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虽不致命,但反复的面部肌肉抽搐会影响生活质量。济南国医堂医院林旭峰主任根据临床观察,指出以下几类人群需特别注意面肌痉挛的发生:
一、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神经系统也可能出现退行性变化,面肌痉挛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更为常见。林旭峰主任表示,这部分人群的面部神经与周围血管可能因老化出现位置关系改变,血管弹性下降后,对神经的压迫或刺激几率增加,容易诱发面肌痉挛。此外,中老年人群常伴随其他身体机能的衰退,对疾病的感知和反应可能较迟缓,若出现轻微的面部抽搐,容易被忽视,直到症状加重才引起重视。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发现面部有不自主的抽搐,哪怕症状较轻,也应及时关注并就医检查。
二、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群
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群,需格外注意面肌痉挛。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压力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使面部血管的形态和位置发生改变;动脉硬化则会让血管壁变厚、弹性降低,增加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风险。林旭峰主任在临床中发现,不少面肌痉挛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这些基础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状态,间接诱发或加重面肌痉挛。这类人群除了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还应留意面部肌肉的异常反应,如出现单侧眼角、嘴角的阵发性抽搐,需及时排查是否为面肌痉挛。
三、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状态,或存在熬夜、睡眠不足等作息不规律问题的人群,也是面肌痉挛的关注重点。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可能影响面部神经的正常调节功能,使面部肌肉更容易出现不自主抽搐。林旭峰主任接诊过一些年轻患者,他们多因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出现了面肌痉挛症状,且在压力缓解、作息改善后,部分症状会有所减轻。这类人群需注意调整生活状态,避免长期精神紧绷和过度劳累,若面部出现反复抽搐且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症状进一步发展。
总之,上述人群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基础健康状况或生活习惯等原因,相对更容易受到面肌痉挛的影响。林旭峰主任提醒,关注自身身体变化,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能更好地控制面肌痉挛的发展,减少对生活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