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患者是否会出现面部肌肉疼痛,是临床咨询中常见的问题。济南国医堂医院林旭峰主任指出,面肌痉挛与面部肌肉疼痛的关联存在个体差异,需结合病情特点具体分析。
典型面肌痉挛以抽搐为主要表现,疼痛并非核心症状。面肌痉挛的核心特征是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的抽搐,早期多表现为眼睑跳动,随病情进展可波及面颊、口角等部位。这种抽搐由面神经异常放电引发,通常不伴随明显疼痛,患者主要感受为肌肉的“跳动”“抽动”或“紧绷感”,而非尖锐或持续性疼痛。林旭峰主任表示,多数单纯面肌痉挛患者仅以抽搐为主要不适,无明显疼痛症状。
长期严重抽搐可能引发继发性肌肉疼痛。当面肌痉挛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时,面部肌肉因反复、过度收缩会出现疲劳性损伤,可能引发酸痛或胀痛。例如,眼轮匝肌持续抽搐会导致眼睑周围肌肉紧张,患者可能感到眼眶周围酸胀;口角肌肉频繁收缩则可能引起面颊部或下颌关节区域的隐痛。这种疼痛多为肌肉过度使用后的“劳损性疼痛”,程度较轻,且与抽搐发作同步,抽搐缓解后疼痛可减轻。
合并肌肉痉挛性收缩时可能出现明显疼痛。部分患者的面肌痉挛会伴随持续性肌肉痉挛,即面部肌肉处于长时间收缩状态,无法完全放松。这种持续性痉挛会导致肌肉纤维缺血、代谢产物堆积,引发较为明显的疼痛,表现为患侧面部的持续性胀痛或牵拉痛,尤其在情绪紧张、疲劳时加重。林旭峰主任在临床中发现,这类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肌肉痉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正相关,痉挛越严重,疼痛越明显。
合并其他疾病时可能加重疼痛感受。若面肌痉挛患者同时存在三叉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疾病,面部肌肉疼痛可能更为突出。三叉神经痛的尖锐疼痛与面肌痉挛的抽搐叠加,会使患者疼痛感受增强;颞下颌关节紊乱则可能因面肌痉挛导致的咀嚼肌异常收缩而加重,引发下颌区域疼痛。此外,面肌痉挛合并局部炎症时,炎症本身的疼痛可能与肌肉抽搐相互影响,使不适症状复杂化。
疼痛出现的概率与病程相关。发病初期,面肌痉挛的抽搐频率低、持续时间短,肌肉损伤轻微,极少出现疼痛;随着病程延长,肌肉长期处于异常收缩状态,疼痛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加。林旭峰主任观察到,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中,约3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肌肉疼痛,而短期发病的患者疼痛发生率不足10%。
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影响主观感受。不同患者对肌肉抽搐的耐受能力和疼痛敏感性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对肌肉轻微的紧张和损伤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受,而另一些患者即使肌肉抽搐较频繁,也仅能感受到轻微不适。这种个体差异导致面肌痉挛患者在疼痛主诉上存在较大差别。
治疗后疼痛多随抽搐缓解而减轻。通过个性化治疗等方式控制面肌痉挛后,多数患者的面部肌肉疼痛会随之缓解。这是因为抽搐减少后,肌肉疲劳和痉挛状态改善,缺血和代谢异常得到纠正,疼痛自然减轻。林旭峰主任强调,若面肌痉挛患者出现明显疼痛,应优先控制抽搐症状,而非单纯使用止痛药,从根源上减少疼痛诱因。
济南国医堂医院林旭峰主任总结,面肌痉挛本身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但长期严重的抽搐可能引发继发性肌肉疼痛,且个体差异明显。患者若出现面部疼痛,需及时就医,明确疼痛是源于面肌痉挛本身,还是合并其他疾病,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控制抽搐和疼痛,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