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直肠息肉?
所谓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数是带蒂的圆形肿物,其蒂大部分是粪便牵连延长所致,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因赘生物生长在直肠内而得名。息肉是人体组织上多余的肿块,约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50,70%。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而不应把肌肉、脂肪里的肌瘤引起粘膜表面隆起的也叫做息肉,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
为什么会长直肠息肉?
1)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我们建议40岁以上常规进行肠镜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生活习惯:吸烟史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3)饮食: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
4)遗传易感性:直系亲属中有肠息肉的患者发现肠息肉的概率要更高,因为息肉跟基因突变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多发性息肉,如“息肉病”。
5)炎症刺激:肠道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
直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南京肛泰肛肠医院温馨提示:预防肠息肉,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腌制的食品;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或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