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整:针对冬季“重口味、高热量”饮食特点!
冬季饮食需重点控制“盐、嘌呤、蛋白质”摄入,同时纠正“怕结石不敢补钙”的误区,在满足御寒需求的同时降低结石风险。
1.严格控盐:从“源头减少尿钙排泄”
每日上限5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去胶垫后)的量,需涵盖所有饮食中的盐分(包括酱油、味精、蘸料)。
规避高盐场景:
腌制食品:腊肉、香肠、咸菜、酱菜等,每100克咸菜含钠约2000-4000毫克(相当于5-10克盐),冬季需尽量少吃,若食用,当天需减少其他盐的摄入(如炒菜不放盐);
火锅蘸料:芝麻酱、沙茶酱、花生酱含钠极高,10克沙茶酱含钠约200毫克,建议用“醋+少量生抽+葱花”替代,或选择低钠蘸料,每次用量不超过15克;
加工食品:方便面调料包、火腿肠、罐头等,购买时看营养成分表,优先选“钠含量<300毫克/100克”的产品。
2.控制嘌呤与蛋白质:避免“暖身饮食”变“结石原料”
嘌呤摄入管理:
限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猪腰、牛鞭等)、海鲜贝类(扇贝、花蛤)、浓肉汤(尤其是火锅老汤),冬季聚餐若吃火锅,避免涮煮这些食材,且坚决不喝汤底(每100毫升浓肉汤含嘌呤150-200毫克,远超高嘌呤标准);
优选低嘌呤肉类:每周吃牛羊肉不超过2次,每次控制在50-75克(约手掌心大小),可替换为鲈鱼(嘌呤约70毫克/100克)、鸡胸肉(约137毫克/100克),减少嘌呤代谢负担。
蛋白质适量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克/公斤体重(如60公斤成人每日48-60克),避免“为御寒大量吃肉”——过量蛋白质会增加尿钙和尿草酸排泄,促进草酸钙结石形成。吃火锅时可多涮煮冬瓜、萝卜、娃娃菜等低草酸蔬菜(占食材总量的50%以上),平衡蛋白质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