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随访对于泌尿结石患者而言,是巩固治疗成果、预防结石复发的关键环节,切不可因自我感觉良好就有所懈怠。在与结石的这场“持久战”中,定期复查能够精准把控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加以干预。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依据结石的类型、治疗方式、患者的身体基础状况等,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复查计划。一般而言,复查项目涵盖尿液检查、血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尿液检查中,尿常规可直观反映尿液里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细菌等物质的情况,助力判断是否存在因结石引发的尿路感染、出血等问题;尿培养则能明确是否存在尿路感染,以及具体的感染细菌类型,为后续精准用药治疗提供依据。
血液检查方面,像血钙、血磷、尿酸、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身体代谢是否存在异常,因为代谢紊乱往往是结石形成的重要诱因。影像学检查同样不可或缺,超声、X线、CT等检查手段,能够让医生清晰了解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等关键信息,明确结石是否已成功排出,或者是否有残余结石需要进一步处理,还能判断结石是否对肾脏功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复查的时间节点也有讲究。在接受治疗后的前几个月,复查频率相对较高,可能需要每月进行一次,以便密切监控恢复情况,及时清除可能残留的小结石碎片。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首次复查常在术后7-14天,通过肾脏-输尿管-膀胱平片(KUB)或超声检查,评估碎石效果,查看结石有无排出、有无较大碎片残留及梗阻迹象。若首次复查显示结石基本排净,后续可能会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再次复查;若碎片残留较多,复查频率则会相应增加,甚至可能需配合药物排石或考虑二次碎石、手术。
输尿管镜/软镜碎石取石术后,首次复查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首次正式复查通常在术后4-6周(拔除肾造瘘管后或随访时)。随着时间推移,若恢复状况良好,复查间隔可逐渐延长。但即便如此,也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常规检查,为肾脏健康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