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沙抽动症医院-长沙南海儿科抽动症教授王亚波“我不是捣蛋鬼”——抽动秽语综合征日常生活在我们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但如果是不管熟不熟悉、认不认识,刚见面就做鬼脸,或是无缘无故大喊一声,或是突然用力地甩手抖腿的儿童,我们可能会很生气,觉得家长教子无方,觉得小朋友很调皮,但往往他们做完这些后,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恶作剧成功后的幸灾乐祸,而是一脸尴尬和自责。实际上这些孩子及孩子家长心里是有苦说不出,因为他们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而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做出这些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简称抽动症,它的英文名字叫Tourette综合征(妥瑞氏症),为了纪念一位首次发现它的法国医生。这个名字直观地反映了它的临床表现,身体的抽动和发声的抽动。前者包括挤眼睛、皱鼻子、做鬼脸、耸肩膀等,后者表现频繁的清嗓子、突然的喊叫或骂人,甚至发出犬吠样的声音。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至今原因不明,少数病例易反复、难治.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性极大,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给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部分患者症状延续到成年,影响就业和交往等社会活动,伴发诸多行为问题。抽动症从表现形式上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者又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简单运动性抽动是突然、迅速、孤立和无意义的运动,眨眼、摇头、皱额、撅嘴、耸肩等。复杂运动性抽动是指突然、似有目的性、协调和复杂的运动,如做鬼脸、拍手、跺脚等。简单发声性抽动是指累计发声器官,表现为频频发出不自主的、无意义的、单调的声音,如“哦”、“啊”等,或犬吠声、咳嗽声、吹口哨声等。复发发声性抽动是有意义的单词、词组、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符的不自主的发出词语、断句、秽语(说脏话)、重复言语和模仿言语等。不管哪一种类型,症状轻、不影响生活和学习者,无需治疗。症状重、影响学习生活需积极治疗,并且需要医生、家长、老师、同学及自身的共同努力,才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医生的任务是作出诊断,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等,根据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观察。而抽动秽语综合症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氟哌啶醇、可乐定、阿立哌唑等多种药物,但这些药物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服用。对于不超过一年的患儿用药1至2个月左右即可控制症状。多部位抽动,病程一年以上的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家长的责任是了解疾病,配合医生的工作,往往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忍着点”,而孩子往往忍不住,甚至越忍抽动越频繁,令家长大发脾气,认为孩子和自己对着干。家长要面对和接受孩子的症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不影响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老师和同学应理解、支持和帮助患儿,而不是嘲笑,记得有一个电影,讲述了一个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孩子在学校的故事,他的抽动秽语症很严重,经常发出犬吠一样的声音,为此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断地被退学、转学,直到他遇到第十三个校长,他在一次晚会表演中发出了类似的声音,校长请他上台,问他为什么不停发出声音。孩子说:“我得了妥瑞氏症,会不停的抽动、发出声音。”他向校长和全体同学解释她的疾病。校长问:“我们能帮助你什么?”孩子说:“我不需要任何帮助,只要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就行。”校长承诺他从此不会再有同学嘲笑你。从此他的人生因此而改变,在校长和家人的帮助下,克服病症,终实现梦想,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老师。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我们只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他们不是不乖,只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