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沙南海儿科王亚波医生-孩子总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
让不少家长感到头大
许多孩子天性好动
总是跑来跑去坐不住
即时坐在椅子上
也还是有很多小动作
很难集中注意力……
孩子若出现上述情况
家长们要注意了
孩子有可能是多动症!
长沙南海儿科王亚波教授,多动症在医学上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
多动症包括几种类型,有些主要表现为多动、坐不住,喜欢插嘴等;有些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有些则是两种症状都有。
二、多动症的发展轨迹
很多家长以为多动症就是孩子喜欢动来动去,但事实上,有调查提示,前期儿童多以多动-冲动为主要表现,而后逐渐出现注意力缺陷的表现;成年后,多动的表现有所改善,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却会变得明显。
三、ADHD的发展轨迹一般如下:
•学龄前期(3-6岁):好动、指令性差
•学龄期(6-12岁):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学业
•青春期(12-18岁):情绪行为问题凸显,自我管理困难,社交困难
一些老一辈经常会说到:孩子长大了就不多动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许多ADHD到后期会转变成内隐性的多动症:即看似认真听课,实际心思早已跑走。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对避免日后演变成注意力缺陷型的ADHD具有重大意义。
四、如何判断孩子是单纯多动还是多动症呢
一般来说,单纯好动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没有社会功能受损
即不会反复被老师投诉离开座位、课上讲小话。
学习成绩基本正常
即不会由于经常无法认真听课而导致成绩落后。
伙伴交往正常
即不会因为多动冲动的情绪行为而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活动过度常常是环境允许的场合
即在该安坐的时候能有效地控制自己行为。
行为不缺乏计划型、组织性
即能很好地组织、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五、多动症的治疗和干预
•对于学龄前儿童(4~5岁),首选家庭干预+行为治疗。
•对于学龄儿童(6~12岁)和青少年(12~18岁)则推.荐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同时要考虑学校环境、班级安排、教学安排和行为支持。
•家有多动症儿,该如何管理?
•正向关注
•对儿童的行为表现出积极的回应,与儿童之间形成融洽的氛围。不提问、不评价、不批评和不指令。
•制定规则
•如从事新任务或进入新环境前,提前跟儿童约定好规则,并利用行为疗.法及时反馈其行为表现。
•保持原则
•不无条件地纵容、满足儿童。让儿童学会调控情绪,明确行为规范、延迟满足。
•学会管理
•许多ADHD缺乏时间观念、组织管理能力欠缺。父母可以帮助儿童将时间实体化,如使用手表、闹钟等进行提示,制定时间安排表,规定好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