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亚波医生】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Tic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肌肉抽动(肌肉不自主收缩)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4~8岁多见,平均年龄约为6岁,在10~12岁严重,然后逐渐减少,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男童较女童多见,男女比例约(3~5):1。
抽动是指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按照抽动的肌群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按起病时间分为短暂性抽动(<1年)和慢性抽动(>1年)。而如果同时有2种以上的运动抽动和至少1种的发声抽动则称为妥瑞综合征(TouretteSydrome,TS),起病常超过1年,是抽动症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
常见的运动抽动:
面部:眨眼、挑眉、耸鼻子、嘟嘴、张口、舔唇
头颈部:甩头、点头、头后仰
四肢:抬手、耸肩、抬脚、手指/脚趾动
其他:缩肚子、鼓肚子、不自主地摸某些部位/身体部位
常见的发声抽动:
清嗓子、咳嗽、尖叫、模仿动物叫声、发“啊、哒”等奇怪的声音......
抽动的症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抽动的形式和频率都可发生变化。
家长往往会反映说孩子明明一开始的时候只是眨眼,后来没事了,突然又开始弄鼻子,鼻子不搞了,又出现喉咙发声音了。这是因为抽动具有多变性、不稳定性,症状时轻时重。
通常,越是情绪紧张,越是严重,情绪放松,注意力分散后就会减轻,进入睡眠后基本消失。
约半数的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