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沙南海医院王亚波儿科医生:多动症的误区
多动症的认识误区
大多数父母对“多动症”三个字并不陌生,但不一定真正了解多动症,甚至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本文为大家解析多动症的7个认识误区。
误区1
孩子这么小,不会是多动症
这是对多动症发病年龄的普遍认识误区。很多家长认为,多动症是学龄儿童的问题,其实多动症症状的出现,是可以在学龄前就发生的。当孩子有多动、冲动的表现时,家长不要忽视,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多动症的表现。
南海儿科医生会仔细评估这些表现的强度来帮助诊断。当这些问题严重而且持续地影响儿童的生活、发育、自信心和学习的时候,就可能诊断为多动症。目前,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标准中,对于症状表现严重的孩子,4岁就会给予明确诊断,我国普遍是6岁后给予确诊,对于未达诊断年龄但症状典型的孩子,会给出干预建议,以免错过较佳时机。所以,即便你的孩子还没上小学,也需要警惕。
误区2
不听话,太调皮,这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吗
相信很多父母都说过类似的话。的确,学龄前儿童相对更好动、活跃,有时候注意力不太集中。但多动症的孩子情况更严重,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生活及学习上的困难。这些困难包括:过度活跃,注意力涣散,无法适应家庭和幼儿园的常规安排和规范;无法保持和朋友的友谊;无法跟家庭成员友好相处;无法避免伤害自己;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等等。医生正是基于这些影响的严重程度,来进行诊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