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抽动障碍的发病原因
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定论,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确切遗传模式和致病基因目前尚不清楚。
2.神经生物学因素。神经生化因素上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为多巴胺能基底神经节环路的功能异常,同时涉及多个神经系统和不同神经递质异常。有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和解剖异常。
3.神经免疫。近年来,有研究认为,一部分的抽动障碍与感染后自身免疫的病理损害有关。
4.社会心理因素。抽动障碍可能与应激因素有关,如受到强烈的精神创伤或其它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有研究认为,母孕期应激事件、妊娠初期3个月反应严重是孩子以后发生抽动障碍的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认为产前接触烟草和大脑发育改变与抽动障碍存在相关性。
二、家长应该怎么做
1.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如果孩子动作或者发声的抽动症状明显,对学习、生活及交际产生影响,要积极去医院治疗。目前常规的治疗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2.是理解孩子。父母需要了解抽动障碍的相关知识,理解孩子不是故意为之,耐心帮助孩子。
3.是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症状。在生活中看到孩子的抽动动作,不要盲目提醒打断孩子,要学会“忽视”孩子的症状。
4.是调整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孩子日常的作息时间,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可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