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重庆儿童医院任永平主任:宝宝能听懂但不说话,是语言发育迟缓吗?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宝宝能听懂但不说话,不一定就是语言发育迟缓,但属于需要家长重点关注的“语言表达落后”信号,需结合宝宝年龄、具体表现和发育规律综合判断,避免过度焦虑或忽视潜在问题。

第·一步:先看“年龄”——不同阶段的正常差异

宝宝的语言发育分“理解”和“表达”两个维度,通常理解能力先于表达能力(能听懂是基础,会说话是进阶),但不同年龄的“能听懂却不表达”,意义完全不同:

1岁半以内:比如10-12个月的宝宝,能听懂“把球给妈妈”“不要碰插座”,但只会发“爸爸”“妈妈”等简单叠词,甚至只靠手势(指物、摇头)沟通,大多是正常的。此时宝宝还在积累语言素材,没到主动“开口说”的爆发期。

1岁半-2岁:是语言表达的关键期。若宝宝能清晰听懂复杂指令(比如“去客厅把绘本拿给爸爸”),但始终不主动说单词(如“车车”“饭饭”),或只会偶尔模仿(不主动使用),属于“表达迟缓倾向”,需干预。

2岁以上:若能听懂大部分话(比如理解“今天去公园还是超市”),但主动说话极少(比如只会说3-5个单词,且不连贯),或完全不说话,大概率属于“语言表达发育迟缓”,建议尽早找医生评估。

第二步:排除“非迟缓”的常见原因

有些宝宝“能听懂但不说话”,并非发育问题,而是环境或习惯导致:

“无需说话就能满足需求”:比如家长太“懂”宝宝——宝宝一指水杯就递水,一哭闹就给玩具,宝宝觉得“不用说话也能得到”,自然不愿开口。

语言环境太复杂:比如家里同时说3种语言(中文、英文、方言),宝宝需要更长时间区分和理解,表达会暂时滞后(但通常2岁半后会追上)。

“内向型”语言积累:有些宝宝属于“先听后说”的类型,会默默积累大量语言理解,但表达上比较谨慎,一旦开口会进步很快(比如突然从说单词变成说短句)。

专注于其他技能发展:比如有些宝宝在学走路、玩积木时,会暂时“搁置”语言表达,等运动或精细动作熟练后,语言会赶上来。

第三步:家长可以做的“干预和观察”

无论是否属于迟缓,家长都能通过日常互动帮宝宝“开口”,同时观察变化:

减少“包办”,多让宝宝“用语言求助”:比如宝宝要吃苹果,不直接递,而是引导说“苹果”“要苹果”,说对了再给,让宝宝知道“说话有用”。

多做“互动式对话”,少做“单向灌输”:比如陪宝宝玩玩具时,不说“你看这是汽车”,而是问“汽车要开去哪里呀?”“要不要给小熊坐汽车?”,鼓励宝宝回应(哪怕是手势,再慢慢引导成语言)。

用“简单、重复、夸张”的语言:比如给宝宝穿衣服时说“穿袜子咯~先穿左脚,再穿右脚,袜子穿上暖暖的!”,重复关键词(袜子、左脚、右脚),放慢语速,让宝宝更容易模仿。

观察1-2个月:若通过上述方法,宝宝在1-2个月内开始主动说单词(如“妈妈”“饭饭”),或表达意愿变强(比如会用“嗯嗯”+手势+简单词组合),说明在进步,可继续观察;若毫无变化,或反而更不愿开口,建议尽早到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或语言治疗科做专业评估(排除听力问题、自闭症倾向等潜在问题)。

总结

宝宝“能听懂但不说话”,核心看年龄+主动表达意愿+进步速度:

2岁前若有进步趋势,多是正常或环境导致,家长可调整互动方式;

2岁后若表达无进步,或完全不主动说话,别等“再大一点就好了”,尽早评估才能避免耽误干预期(语言干预的黄金期是2-3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