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感统失调和多动症有什么区别?重庆小米熊专家郭志超教你分辨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感统失调与多动症常因“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好动”等相似表现被混淆,但若误判误干预,可能影响孩子成长。本文结合专家观点,从本质、表现、干预方向3个维度,帮家长精准区分二者。

一、本质不同:一个是“感官处理问题”,一个是“神经发育障碍”

这是二者核心的区别,决定了后续所有表现和干预逻辑的差异:

感统失调: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本质是孩子大脑对身体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等)接收的信息,无法有效整合、处理并转化为正确行为的问题。简单说,是“大脑和身体没配合好”,比如眼睛看到障碍物,大脑没及时让身体躲开。

多动症: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核心是大脑前额叶等负责“注意力调控、冲动控制、行为规划”的区域发育不完善,导致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控制冲动和多动行为。简单说,是“大脑调控能力出了问题”。

二、表现不同:从3个关键场景,看细节差异

二者虽都可能有“坐不住”“分心”的表现,但细节和触发原因完全不同,专家建议从以下场景观察:

观察场景感统失调儿童表现多动症儿童表现注意力表现仅在“感官刺激不适”时分心,比如听到刺耳声音、衣服标签磨皮肤时无法集中;若环境感官舒适(如安静、座椅合适),能专注玩玩具、听故事。不分场景的“广泛性分心”,比如即使在安静有趣的课堂上,也会被窗外小鸟、铅笔图案吸引,难以持续专注10分钟以上。多动/冲动表现多动多是“感官需求驱动”,比如频繁跑跳是为了满足前庭觉需求,坐不住是因为椅子太硬(触觉敏感);冲动多是“感官信息处理慢”,比如没听完指令就行动,是没接住全部信息。多动/冲动是“无目的、难控制”,比如在图书馆乱跑、打断别人说话、排队时忍不住推人,且无论是否满足需求,都难以安静下来。对“指令的反应”能理解指令,但执行慢或出错,比如让“把玩具放进红色盒子”,他可能因视觉分辨差(分不清红色)或动作协调差(拿不稳玩具)而做不好。常“没听指令”或“理解偏差”,比如让“先洗手再吃水果”,他可能直接去拿水果,不是做不到,而是大脑没“抓牢”指令重点。

三、干预方向不同:一个“练感官整合”,一个“调神经调控”

干预需精准匹配本质问题,二者方向完全不同,盲目干预可能无效甚至起反作用:

感统失调干预:核心是“通过感官训练,帮大脑和身体建立连接”,比如:

前庭觉训练:滑梯、秋千、平衡木(改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触觉训练:玩沙子、捏橡皮泥、穿不同材质衣服(改善触觉敏感、情绪暴躁);

视觉/听觉训练:找不同、听指令做动作(改善信息处理速度)。这类训练多通过游戏进行,孩子接受度高。

多动症干预:核心是“提升大脑调控能力”,需专业医疗干预+家庭配合,比如:

医疗干预: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采用行为治疗(如专注力训练、冲动控制训练),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家庭配合:制定规律的作息表,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如写作业时关掉电视),用“正向鼓励”代替批评(如“你今天专注写了20分钟作业,很棒”)。

专家提醒:别自行判断,及时找专业机构

若家长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表现,不要自行上网查资料判断,更别随意给孩子贴“感统失调”或“多动症”的标签。

正确的做法是:先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童保健科或发育行为儿科,排除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问题;若医生判断可能是感统失调,再到专业的儿童感统训练机构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只有精准分辨,才能给孩子有效的帮助,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