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上课走神、坐不住,就担心是多动症。其实,多数情况是注意力习惯未养成,先试试这10个方法,帮孩子改善专注状态,再判断是否需要专业干预。
1.用“任务拆解法”降低专注难度
按孩子年龄设定小目标:低年级孩子“认真听15分钟,课后分享1个知识点”,高年级“专注25分钟,记录1个课堂重点”。完成后及时表扬,用成就感帮孩子逐步延长专注时长。
2.打造“无干扰”学习场景
在家模拟课堂环境:书桌只放当前学习用品,移除玩具、零食;学习时关闭电视、手机声音,家人避免频繁走动,让孩子习惯“安静环境=专注状态”的条件反射。
3.做“听觉训练”强化听课能力
日常玩“听指令做动作”游戏(如“听到水果词拍手”),或播放10分钟课程片段,让孩子复述关键内容,锻炼“听-记-思”联动,提升课堂听课专注力。
4.固定“作息时间表”
保证小学阶段孩子每天9-10小时睡眠,晚上8:30前入睡,避免熬夜写作业;早上预留充足时间准备,不匆忙赶学,规律作息让大脑保持清醒,减少上课犯困走神。
5.调整“早餐饮食”
早餐加入鸡蛋、牛奶、全麦面包等优质蛋白和碳水,避免高糖食物(如含糖饮料、甜点)。血糖稳定能减少孩子上课注意力波动,维持专注状态。
6.用“正向语言”替代批评
别指责“你怎么又走神了”,换成“刚才老师讲的内容,你觉得哪个有趣?”。用提问引导孩子主动回忆,缓解因怕批评产生的焦虑,减少情绪性走神。
7.每天留“运动时间”
鼓励孩子做跳绳、篮球、摸高等纵向运动,每天30分钟以上。运动能促进大脑供氧,释放压力,让孩子上课更易集中注意力,减少坐不住的情况。
8.帮孩子“梳理课堂重点”
放学后和孩子聊聊“今天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孩子主动回顾课堂知识,强化“上课要抓重点”的意识,减少走神频率。
9.用“可视化计时器”提醒专注
给孩子准备计时器,学习时设定“专注20分钟,休息5分钟”,让孩子直观看到时间进度,主动管理注意力,避免因无时间概念而分心。
10.减少“电子设备使用”
控制孩子每天看电视、玩游戏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尤其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屏幕蓝光会干扰睡眠质量,还会让孩子习惯“碎片化刺激”,降低对课堂内容的专注力。
结语
若坚持1-2个月后,孩子仍出现“上课完全无法专注、影响学习进度”“与同学互动困难”等情况,再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做专业评估。多数时候,通过科学方法引导,孩子的上课专注力能明显改善,无需盲目贴上“多动症”标签。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