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症的求救信号可能涉及情绪、行为、社交、学业和身体等多个方面,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帮助。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求救信号:
一、情绪方面
情绪持续低落:孩子可能原本活泼开朗,但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经常表现出悲伤、沮丧的情绪,对原本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感到厌烦或无所谓。
易激惹和冲动:部分抑郁儿童可能表现出易激惹、好发脾气、违拗等行为,甚至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和冲动行为,如无故离家出走等。
二、行为方面
社交退缩:孩子可能开始拒绝参加集体活动,与朋友疏远,甚至对家人的交流也减少,喜欢独处,封闭在自己里。
自我封闭:孩子可能放学和周末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和同学交往,生活中没有朋友,有时连饭也不吃,父母问话几乎不回应,有时昏睡一整天。
反抗父母:孩子可能处处跟父母对着干,无端对父母发火,辱骂父母,一点小事不顺心就容易发火,较严重的表现为夜不归宿、打砸物品、厌食甚至逃学。
三、学业方面
学业成绩下滑:原本学习成绩稳定或优秀的孩子,突然出现成绩下滑,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延,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可能在课堂上分心,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或是对考试感到极度焦虑。
四、身体方面
身体症状频发:孩子可能频繁出现头痛、胃痛、胸闷、恶心、四肢乏力、头晕、疲乏无力、失眠、嗜睡、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等症状,但经医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这些症状可能与孩子的心理压力相关,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五、其他方面
自我否定:孩子可能经常自我贬低,对自己的能力、外貌、性格等方面持否定态度,频繁自责,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家人的负担,可能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想法或行为。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成长,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平时需要用心观察、耐心倾听、及时干预,通过加强家庭沟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社会资源,共同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