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宝宝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在平时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而判断出其是否患有脑瘫病症。那么,脑瘫宝宝的表现都有哪些呢?
1—3月的早期症状
1、不注意看人,不凝视,追视差,不笑;
2、非对称性姿势
3、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俯卧位不能抬头。抬头动作标志抗重力肌的发育情况,正常时2—3个月可抬头45度—90度;
4、肌张力增高: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背屈呈对称性,有时头偏向一侧,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
5、肌张力低下:全身发软,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4—6月的早期症状
1、反应迟钝: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不灵活;表情呆板不灵活,逗时无反应,叫名无反应。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2、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4、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5、身体扭转: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6、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坐位呈后倾;如果全身发硬持续生后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7、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拉起时头不跟,坐位呈全前倾,全身仍发软;如果“全身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持续生后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8、拇指内收和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不能伸手抓物: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只手抓物;如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0、不会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11、斜视: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残存原始反射,如非对称性姿势。
1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7-12个月的早期症状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7-12个月)则有一些其他症状表现:
1、8个月后还用脚尖站立。
2、8个月后下肢不使用或短暂地支持体重;
3、9个月后不能独坐。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等不灵活,不协调;在10个月后出现手笨有诊断意义。
5、10个月后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6、12个月后不能抓站。
7、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8、12个月以后不会与人再见,有诊断意义。
9、12个月以后流口水及“吃手“,有诊断价值。
小儿偏瘫和脑瘫的区别
脑瘫可以表现为偏瘫但偏瘫并不是脑瘫,小儿偏瘫和脑瘫两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皆不相同:病因方面,脑瘫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大脑发育而导致,表现为患儿发育落后、发育障碍,并且会合并运动发育落后,会表现患儿姿势的异常,肌张力异常,偏瘫则是由于脑血管闭塞性病变而导致;脑瘫在预后方面相比偏瘫而言更差。治疗方面,脑瘫为综合性治疗,偏瘫则主要是对因治疗;
偏瘫的恢复方法
偏瘫患者他的康复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一些肌力零级的患者,床边手法按摩,关节训练,床边的仪器的辅助。对于一到二级的患者,让他们配合做关节的活动,有些对于四级的可以先让他下床,适当活动,走路,对于这种将近五级的患者,可以给他一些正常的指导,慢慢的使他有正常的步态就可以。对于临床偏瘫的康复,像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
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偏瘫的患者早期是完全卧床不能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以后他可以站起来走路,所有的这样的一些过程,除了我们进行康复治疗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有康复相应的护理,很简单比方说这个病人躺在床上,如果说我们没有康复护理的话,他的卧床的姿势可能是异常的是不对头的,这个异常的不正确的卧床,对于他的肢体的功能恢复是有影响的,甚至可以产生机体的一些问题,所以在病人从患病开始,一直到我们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当中,都必须要有相应的康复护理,来进行相应的专科的康复治疗,就比方说您卧床,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您可以仰卧侧卧趴着卧等等,您怎么样都可以,因为您是一个正常人,也没有肢体的障碍,对于一个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他卧床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因为他有一侧是不能动的,那么他侧卧仰卧或者向患侧卧,怎么样卧他的肢体怎么摆放,对于他的肢体的损伤是小的,这个都需要相应的康复护理来进行对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