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突然出现异常时,很多人会担心自己是否得了面瘫。但面瘫其实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早期症状有明显差异,及时区分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重庆黄泥磅医院高新文主任指出,两种面瘫的病变部位、病因不同,早期表现也各有特点,掌握这些区别能帮助患者更快明确病情。
一、面部表情肌受累范围不同
中枢性面瘫患者的下半面部表情肌受累更明显,而上半部分相对正常。比如患者微笑时,嘴角会向健侧歪斜,患侧无法自然上扬,但闭眼、抬眉等动作基本不受影响,额头的皱纹依然存在。这是因为中枢性面瘫损伤的是大脑皮层到面神经核的上运动神经元,负责上部面肌的神经核受双侧大脑皮层控制,所以不易出现明显异常。
周围性面瘫则是整个半侧面部表情肌都会受累。患者不仅嘴角歪斜,还会出现患侧眼睛无法闭合、抬眉时患侧额头无皱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等症状。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鼓腮、吹口哨,喝水时会从患侧嘴角漏出,这是由于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本身受损,导致整个半侧面部的神经传导中断。
二、伴随症状存在差异
中枢性面瘫多由脑部病变引起,早期常伴随肢体症状。比如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走路时患侧下肢拖地,拿东西时手臂无法稳定握持。部分患者还会有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表现,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同时影响了控制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的区域。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受凉等有关,早期伴随症状主要集中在面部及耳部。患者可能感到患侧耳后或耳内疼痛,有时会出现听觉过敏,即听到稍大的声音就觉得刺耳。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吃食物时感觉味道变淡,这些症状与面神经受损后影响相关神经分支有关。
三、发病特点有所不同
中枢性面瘫通常起病较急,多在情绪激动、劳累等诱因下突然发病,症状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比如患者在争吵或用力后,突然出现嘴角歪斜和肢体无力,且症状不会自行缓解。
周围性面瘫的起病相对隐匿,很多患者在晨起洗漱时发现异常,比如刷牙时嘴角漏水,或照镜子时发现患侧眼睛无法闭合。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几天有受凉史,比如长时间吹空调、风吹后出现耳后不适,随后逐渐出现面部症状。
重庆黄泥磅医院高新文主任强调,无论出现哪种面瘫症状,都应及时就医。中枢性面瘫可能提示脑部严重病变,而周围性面瘫若治疗不及时,可能留下面部肌肉联动等后遗症。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才能更好地促进面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