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两种面瘫的详细比较:
一、定义与发病机理
中枢性面瘫:是面神经核上行通路受损导致的面瘫,受损处常见于内囊。可能的病因包括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尤其是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血管瘤、高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等。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包括上部面肌和下部面肌瘫痪。常见病因包括面部神经受寒冷刺激、病毒感染(如嗜神经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外伤、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性疾病、糖尿病等。
二、易患人群
中枢性面瘫:常见于6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周围性面瘫:常见于20~60岁的患者,可能与其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
三、发病位置与症状
中枢性面瘫:
发病位置: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位置通常在对侧睑裂以下。
症状:主要表现为对侧颜面下半部表情肌瘫痪,如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说话不利索、嘴角偏向健侧等。但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此闭眼、扬眉、皱眉等动作均正常。
周围性面瘫:
发病位置:面神经或面神经核以下部位受损。
症状:起病相对较慢,主要表现为患侧脸部肌肉几乎瘫痪,如口眼歪斜、眼睛不能闭合、不能抬眉、鼓腮时漏气等。上部面肌瘫痪还可能导致病侧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抬额、蹙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