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呼吸科专家李晓荣主任结合30余年临床经验指出,呼吸道感染是病原侵袭、环境因素、体质失衡与医源性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中西医结合视角可精准阐释其发病机制:
一、病原微生物侵袭(直接致病原)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真菌通过飞沫传播,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因巨噬细胞活性弱,感染风险较常人高3-5倍。中医认为属"外邪侵袭",肺气虚弱者易受风寒、风热之邪入侵,需及时驱邪防止病情迁延。
二、环境与职业暴露(外部推手)
成都PM2.5污染、职业粉尘(石棉、硅尘)及二手烟是主要诱因:细颗粒物长期刺激肺泡引发慢性炎症,职业暴露10年者约20%可能患职业性肺炎;二手烟致呼吸道纤毛自净能力下降50%。中医指出,本地潮湿气候与辛辣饮食易致"肺阴耗伤、痰湿内生",形成"内外合邪"致病环境。
三、体质失衡与免疫紊乱(内在根源)
肺气虚弱是中医核心病机,表现为反复感冒、自汗等。现代医学显示,糖尿病、慢阻肺患者因免疫紊乱,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结缔组织病患者因自身抗体攻击肺间质,可能诱发间质性肺炎。中医建议通过膏方调理肺脾,改善卫外功能。
四、医源性与药物影响(潜在诱因)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胺碘酮等药物,或放疗损伤肺泡上皮,均会增加感染风险(发生率为普通人群2.7倍)。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更易引发真菌感染。中医强调用药需"辨证施治",避免寒凉药物伤肺气。
【科学防治建议】
环境防护:雾霾天戴N95口罩,室内控湿40%-60%;
免疫提升:重点人群接种流感/肺炎疫苗,中医推荐"三伏贴"温通经络;
体质调理:肺气虚者练习"缩唇呼吸法"(鼻吸2秒/口呼4秒),饮食限盐(<5g/日)、增全谷物及深海鱼。
李晓荣主任提醒,40岁以上及长期吸烟者需定期查肺功能。通过中西医结合干预,80%的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