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视角:三大核心病因解析
(一)肺热炽盛:热邪伤肺致血络受损
中医认为,外感风热或内蕴热毒易引发肺热,肺热气胀则气机不畅,湿热蕴结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当炎症累及毛细血管,其脆性增加易破裂,从而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此类型常伴咳嗽、痰黄黏稠、咽喉肿痛等症,常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初期。
(二)肝火犯肺:木火刑金引发肺络损伤
情志失调(如长期抑郁、易怒)易致肝气郁结化火,肝火循肝经上逆犯肺,灼伤肺津及血络。此时咳嗽多为阵发性,痰少质黏或带血,伴胸胁胀痛、面红咽干,体现“肝肺同病”的中医理论。西医视角下,此类患者可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情绪波动会显著加重症状。
(三)肺阴亏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
久病耗伤或先天不足可致肺阴亏虚,虚火内生则灼伤肺络。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伴午后潮热、盗汗、咽干舌燥。中医辨证属“虚证”,常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迁延不愈者,或肺结核恢复期患者。
二、西医常见病因:多系统疾病的警示信号
(一)呼吸道器质性病变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等是咳血的主要诱因。肺结核患者多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为典型症状;支气管扩张因支气管结构破坏,常出现反复咯血,甚至大咯血;肺癌早期多为痰中带血,呈持续性或间断性。
(二)循环系统疾病影响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可导致肺静脉压力升高,肺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粉红色泡沫痰。主动脉瘤、肺动静脉瘘等血管病变因局部压力异常,也可能引发咯血。
(三)全身性疾病及外伤因素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因凝血功能异常,易出现呼吸道出血;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等直接损伤肺组织或血管,可导致突发咯血。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等代谢紊乱疾病,也可能因全身血管脆性增加引发咳血。
三、咳血不可小觑:及时就医与辨证施治
(一)明确病因是关键
一旦出现咳血(哪怕是少量痰中带血),需立即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通过胸部CT、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肺结核、肺癌等重大疾病的诊疗。
(二)中医辨证治疗原则
针对不同证型,中医采用清热润肺(桑杏汤加减)、清肝泻火(泻白散合黛蛤散)、滋阴止血(沙参麦冬汤)等治法,配合仙鹤草、白及等止血中药,同时结合针灸、食疗调理体质,降低复发风险。
(三)日常预防与调护要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粉尘刺激;饮食忌辛辣油腻,多吃梨、百合等润肺食物;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剧烈波动;有基础疾病者需定期复查,规范治疗。
咳血既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警示信号,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冉然中医提醒,无论是中医辨证的“热邪犯肺”“阴虚火旺”,还是西医范畴的感染、肿瘤或血管病变,均需结合专业检查精准施策。及时就医、辨证论治,方能从根本上解除隐患,守护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