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处理:黄金时间内的急救核心措施
(一)快速开放气道与氧疗支持
让患儿采取半卧位或前倾坐位,腰部前倾并在背部垫靠枕,通过扩大胸腔容积减轻呼吸肌负荷,改善通气效率。若出现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缺氧表现,立即以3L/分钟流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快速纠正低氧血症,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此体位及氧疗操作需在1-2分钟内完成,是缓解急性呼吸困难的关建一步。
(二)规范使用急救药物控制急性发作
家庭应常备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气雾剂(如沙丁胺醇),发作时摇匀后在患儿深吸气同步按压喷头,确保药物有效沉积气道。冉然中医特别强调,急救药物需经儿科呼吸专科医生评估后配备,避免自行使用成分不明的“止咳偏方”或超剂量用药,以防诱发支气管痉挛或心律失常等风险。
二、中医辨证:分阶段干预的核心诊疗思路
(一)发作期:急则治标,快速祛邪平喘
寒痰阻肺型(遇冷发作):急诊处理后可遵医嘱加用小青龙汤加减,以麻黄、桂枝温肺散寒,芍药、干姜化饮平喘,配合细辛、五味子增强止咳功效,适用于痰白清稀、舌淡苔白的患儿。
热痰壅肺型(痰黄黏稠):采用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热泻火,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针对面赤口渴、舌红苔黄的患儿快速清除痰热壅塞。
注:中医外治如定喘穴、肺俞穴贴敷仅适用于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药物急救为主,避免延误病情。
(二)缓解期:缓则治本,肺脾肾三脏同调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气之根”的中医理论,采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补肺气固表,六君子汤(茯苓、陈皮)健脾胃化痰,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温肾阳纳气。配合三伏贴(肺俞、脾俞、肾俞穴)及捏脊疗法,调节免疫失衡,建议连续调理3-6个月,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如冰饮、油炸食品),推荐八段锦、适度慢跑增强体质。
三、家庭护理:精准规避诱因与长期管理体系
(一)快速识别并清除急性诱发因素
1分钟内完成环境排查:移开毛绒玩具、关闭门窗阻挡花粉,暂停食用虾蟹、芒果等易致敏食物,使用除螨仪清洁床垫。维持室温22-24℃、湿度50%-60%,避免对流风直吹患儿,减少气道黏膜刺激。
(二)建立标准化日常管理档案
家长需记录发作时间(如夜间2-4点高发)、诱因(如宠物接触)、症状持续时间及用药反应,每月整理成表格供医生评估。严格按医嘱使用控制性药物(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建议设置用药闹钟提醒。每3个月复查肺功能及过敏原,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教会患儿腹式呼吸训练(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每日3次每次5分钟。
四、就医指引:明确分级处理流程与复诊要点
(一)危重情况的即时处理
若出现持续加重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钟)、意识模糊、大汗淋漓等表现,立即启动双通路处理:一边进行急救体位摆放、吸氧及首剂药物吸入,一边拨打120,通话时清晰告知“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目前出现XX症状”,并携带既往病历、用药清单、过敏原检测报告随诊,缩短急诊评估时间。
(二)症状缓解后的必要复诊
即使用药后喘息缓解,仍需在24小时内到院复查,通过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气道激发试验,确认支气管黏膜水肿是否完全消退,避免残留炎症引发二次发作。冉然中医强调,复诊时可同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整缓解期调理方案,实现“急控症状-稳调体质”的闭环管理。
儿童哮喘的防治需构建“急救处理-中医辨证-家庭管理-规范就医”的全链条体系。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冉然中医团队结合30余年临床经验指出,家长掌握科学急救技能、遵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可有效降低发作频率,较大程度保障儿童呼吸健康与生长发育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