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中医王长来表示,重疾猛药伤胃气

成都宝芝堂中医馆

今时疫情严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会导致一些病人死亡。其实,它的致死率并不高,远低于SARS的10%。那这些病人除了自身免疫力较差外,还因何会导致死亡呢?

成都宝芝堂名中医王长来认为,胃气衰败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这话该如何理解呢?

一、何为胃气

胃气,也就是中气,是指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

胃与脾互为表里,脾升胃降,协同完成饮食运化、精气血津液生成和转化、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等功能。

胃气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指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功能;二为人体生气赖以充养的源泉。

所以说,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气为生命之本,不管是何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保护胃气。

二、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

有人认为,胃气就是饥!饿!感!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

从临床来,不管是轻病还是重病,一定要打开病人的胃气,让病人产生饥饿感。有吃饭的欲望,这是恢复胃气的关键,也是避免死亡的关键。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主要指胃气的存亡盛衰。前贤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反之,亦可说:顾护胃气,则人不死。

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例,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正气很弱,邪气炽盛。此时与其致力于缓解症状,滥用重剂,不如谨慎用药,多顾护胃气。

不管如何,只要能让病人先活着,然后才可能去治病。

但是临床上总有人认为,越是病情危重,越要用重剂猛药,如此做法容易伤损胃气。胃气一败,如何回天?!

那如何避免在治疗过程中伤损胃气呢?

说胃气:“无论治何疾病,皆宜首先保护,而虚证尤甚。故益阴而远苦寒,益阳宜防泄气。其他内外诸病应投药物之中,凡与胃气相违者,概宜慎用。”这话说的非常清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病情危重时,即属正虚,此时当汲汲保持胃气,当忌用苦寒、泄气、燥散、通下、消导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皆有伤胃之弊端。

今时不少人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看成是热证,见热就要清热,用一些苦寒攻伐之药。

却不知,苦寒散伐则伤胃,若不得不用,建议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

王长来说:该病病邪为“寒湿”,所以应该慎用苦寒药,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除了服用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艾灸补胃阳生胃气

中医认为,“十个胃病九个寒”,“胃喜暖恶寒”,胃对温度十分敏感,怕寒邪。

而艾属辛热,灸之可补益胃阳,生发胃经经气,适合“老胃寒”以及各种胃病。

通过调治,让脾胃达到器质和功能平衡,脾胃强大了,就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调理脾胃的取穴:中脘穴、肚脐、足三里,这3个穴位是主穴,年老体弱者可以加上大椎穴、肾俞穴。

中脘穴灸40分钟,其它穴位各20分钟。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艾灸1-2天休一天。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将针灸、推拿、中药融为一体,近年运用内热针和锤击手法,对各种疑难杂症有较好的的,1994年被誉为“神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房结节,颈淋巴结节等等;急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结节;顽固性咳嗽、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胃肠疾病等;失眠、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阳痿、早泄、肾虚、前列腺疾病、不育症等;月经量不规律、痛经、妇科炎症、不规则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宫颈囊肿、更年期综合症等;

擅长:肿瘤疾病,中医扶正法治疗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骨癌、食道癌、脑瘤、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泌尿生殖系肿瘤等各种肿瘤,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和肿瘤复发转移等:甲状腺结节、肝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肾结节、胆囊息肉、淋巴结节、肾上腺瘤、管状腺瘤、宫颈囊肿、平滑肌瘤、子宫肌瘤、皮脂腺囊肿、癌前病变、肝血管瘤、肠息肉、胃息肉等。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