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隔离不了亲情,年复一年,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起来,打扫房子,备年货…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小的一年就是年,小的一年就是春节的彩排,也寄托了中国人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至于小年头,你知道多少呢?究竟哪天是小年:
近几年,关于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其讨论热的不亚于端午节吃咸粽子还是吃甜粽子。事实上,对于小年的具体日期,各地都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的小年是腊月廿三,南方的部分地区是腊月廿四,江浙沪的大年初一、初二、大年初五,叫腊月廿四。
小年节习俗:
习俗一:祭灶之王。
小年头,民间祭祀的日子。人们传说,“上苍言善,下界安”,每年腊月廿三,灶神都要上苍向玉皇大帝禀报家人的善恶。所以,小年这天人们就会在灶王像前摆一些糖瓜、灶糖,好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习俗二:贴窗花。
腊月廿三以后,家家户户都开始贴上窗花。之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的,手巧的老人把孙子们一块儿剪开了漂亮的窗花贴上。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看起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欢乐和年味。
习俗三:贴春联。
许多地方,年少时就开始贴春联,算是进入春节较早。较传统的人家,还习惯请写春联的人来写春联。普通的红纸一般用最普通的黑色墨水,朴实无华却味十足。
习俗四:扫除尘土。
小的时候,还扫地呢,北方人叫“扫房”,南方人叫“扫帚”。
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当时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安康的宗教仪式。后面的"尘土"与"陈"谐音,扫除尘土也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院落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年的不愉快。
习俗五:举行结婚仪式。
腊月廿三以后,汉族民间认为神灵升天,无忌讳,娶媳妇、聘闺女不择日。所以在年底之前,举行婚礼的城市尤其多。
习俗六:吃麻糖。
蜜瓜、胶糖、麻糖等食用本为灶王爷嘴上抹得食之,逐渐演变成小孩子小年头的必吃零食。晋西北有“三十三食麻糖,不食麻糖啃指头”之说。
习俗七:吃水饺。
北边的小年夜,习惯于吃饺子,意为送灶王爷、“送饺子迎风面”。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十分惬意,非常有年味。
看着这儿,勾起许多回忆吗?尽管各地的年节习俗各不相同,但其中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却是一致的。
今天是新年,祝您和您的家人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