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怎样治疗 四个方法控制胃出血
胃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胃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
胃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出血,需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出血量较大时可使用血凝酶注射液帮助止血。
2、内镜治疗
内镜下止血是胃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患者。通过内镜可进行钛夹夹闭、电凝止血、注射肾上腺素等操作。内镜治疗能直接观察出血部位,止血效果确切,对消化性溃疡出血尤其有效。治疗后需禁食并密切观察有无再出血。
3、介入治疗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大出血,可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介入治疗创伤较小,能有效控制出血,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术后需监测肝功能,预防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4、手术治疗
当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或出血量大危及生命时需考虑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手术能彻底处理出血灶,但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胃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至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恢复期选择易消化、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饮食。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慢性胃病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