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中医怎么治疗
小儿急性胃肠炎中医治疗可采用中药汤剂、推拿、穴位贴敷、艾灸、饮食调理等方法。小儿急性胃肠炎多由外感邪气、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需结合患儿体质辨证施治。
1、中药汤剂
藿香正气散适用于寒湿型胃肠炎,可缓解呕吐腹泻;葛根芩连汤对湿热型有效,能清热止泻;保和丸适合食积型患儿,帮助消食化滞。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方,煎煮时注意水量和火候,婴幼儿可少量多次喂服。
2、推拿疗法
顺时针摩腹5分钟配合补脾经手法,能健脾止泻;清大肠经与推七节骨可调理肠道功能;捏脊疗法从长强穴至大椎穴反复操作,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每日1次,手法需轻柔,皮肤破损或发热时暂停。
3、穴位贴敷
吴茱萸粉调姜汁贴神阙穴治疗寒性腹泻;五倍子研末敷涌泉穴改善久泻不止;丁香肉桂粉贴中脘穴缓解腹胀呕吐。贴敷4-6小时,观察皮肤反应,过敏立即停用。配合TDP神灯照射可增强疗效。
4、艾灸疗法
隔姜灸神阙穴、中脘穴各3壮,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温和灸足三里、脾俞穴能提升阳气。注意艾条距离皮肤3厘米,灸至局部潮红,防止烫伤。发热、舌红苔黄者禁用。
5、饮食调理
急性期禁食4-6小时后给予焦米汤、山药粥;恢复期用莲子芡实粥健脾,忌生冷油腻。可配合苹果煮水补充电解质,石榴皮煎水收敛止泻。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同步忌口辛辣刺激食物。
治疗期间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温水清洗并涂抹紫草油预防红臀。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症状时需及时补液。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高热不退应中西医结合治疗,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愈后两周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逐步恢复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