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原因,危害人们视力健康的疾病已从沙眼和结膜炎等眼表疾病发展为以老年黄斑变性为代表的眼底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也称作“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是与年龄有关的黄斑区变性。
它能够引起中心视力急剧下降,影响阅读,驾驶,识别时间及面部特征等,终导致失明,老年黄斑变性是引起50岁及以上人群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成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之一。
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老年黄斑变性致盲者约占全球盲人的8.7%,每年约有50万人因为老年黄斑变性而致盲,因其不可忽视的严重视力损伤,黄斑变性与白内障、青光眼,被卫生组织认定为三大致盲性眼病。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AMD的患病率将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湿性AMD是严重视力损害和失明的罪魁祸首,造成视力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下生长,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及视网膜组织的破坏。
急性进展期可在短短2-3个月内就造成失明的严重后果,即便不是急性发作,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化的治疗,2年内85.1%的患者视力将降至法定盲(注:视力小于0.1),意味着十人中有八人将失去视力。
视力的严重损害限制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了他们的自理信心或独立感,易发生骨折、抑郁等疾病,由此产生的护理费用也成为个人和家庭的沉重负担。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癌症,艾滋病,心绞痛,肾透析,慢性阻塞性肺炎等重大疾病比起来,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要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