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急性肠炎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急性肠炎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脱水等症状。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肠炎的常见原因。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感染后可引起小肠黏膜炎症,导致水样腹泻。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多因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细菌毒素会损伤肠黏膜,引发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黄连素片等抗菌药物,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
3、食物中毒
食用变质或含有毒素的食物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样症状。常见于食用未煮熟的豆类、发芽土豆、霉变食品等。毒素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剧烈呕吐和腹泻。治疗需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必要时洗胃,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缓解症状。
4、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寄生虫感染多因饮用生水或食用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导致。寄生虫会破坏肠道黏膜完整性,引起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寄生虫药物,同时加强个人卫生。
5、药物刺激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药物相关性肠炎常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的腹痛和腹泻。治疗需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可遵医嘱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预防急性肠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变质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出现持续腹泻、血便、高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适量补充淡盐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肠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