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痢疾为什么会引起贫血

慢性细菌性痢疾可能引起贫血,主要与长期肠道出血、营养吸收障碍、炎症反应抑制造血、铁代谢异常以及红细胞破坏增加等因素有关。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肠道黏膜持续受损可能导致隐性失血,同时腹泻影响铁、叶酸等造血原料吸收,炎症因子还会干扰骨髓造血功能。

慢性细菌性痢疾为什么会引起贫血

1.长期肠道出血

痢疾杆菌反复侵袭结肠黏膜可导致溃疡性病变,引发出血。慢性失血使铁随粪便流失,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典型表现为乏力、指甲脆薄,粪便隐血试验常呈阳性。需通过病原学治疗控制感染,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

2.营养吸收障碍

持续腹泻会缩短肠道吸收时间,影响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取。患者可能出现大细胞性贫血,伴随舌炎和周围神经病变。治疗需纠正营养不良,可补充富马酸亚铁颗粒、叶酸片等,同时摄入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

3.炎症反应抑制造血

慢性感染产生的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会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干扰骨髓造血功能。这类贫血属于慢性病性贫血,血红蛋白多在80-100g/L。需积极控制感染,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必要时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慢性细菌性痢疾为什么会引起贫血

4.铁代谢异常

炎症状态下铁调素水平升高,导致铁被禁锢在巨噬细胞中无法释放利用。患者血清铁降低但铁蛋白正常或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这种功能性缺铁需要抗炎治疗为主,谨慎补铁,可考虑注射用蔗糖铁等静脉铁剂。

5.红细胞破坏增加

细菌内毒素和免疫复合物可能激活补体系统,加速红细胞破坏。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溶血,表现为黄疸和网织红细胞升高。治疗需消除感染源,严重溶血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

慢性细菌性痢疾为什么会引起贫血

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贫血严重者需输血支持。饮食上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蒸蛋,避免辛辣刺激加重肠道损伤。烹饪时注意生熟分开,保证食材充分加热。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红肉、菠菜等富铁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若出现心悸、头晕加重应及时复查血红蛋白水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