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导致败血症怎么办
大肠杆菌导致败血症需立即住院进行抗生素治疗,主要方法包括经验性广谱抗生素使用、病原学检查后针对性用药、液体复苏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重症监护支持、控制感染源。败血症通常由细菌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免疫力低下、泌尿系统或腹腔感染扩散、医疗操作相关感染、耐药菌株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临床首选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获得血培养结果前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确认大肠杆菌敏感度后调整为窄谱抗生素。需注意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60%以上。
2、病原学检查:
需在抗生素使用前完成至少两组血培养,并行药敏试验。对于疑似泌尿系来源感染需进行尿培养,腹腔感染需进行腹水或引流液培养。分子检测技术可快速识别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指导精准用药。
3、循环支持:
按照败血症集束化治疗(SepsisBundle)方案,6小时内需完成30ml/kg晶体液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对于液体复苏无效者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为一线选择。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乳酸清除率等指标。
4、感染源控制:
对于泌尿系梗阻需置入双J管或经皮肾造瘘,腹腔脓肿需超声引导下引流,胆道感染需ERCP引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立即拔除导管,伤口感染需清创处理。感染灶的及时清除可降低细菌负荷。
5、并发症防治:
需警惕感染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RDS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抗生素剂量或进行血液净化。糖皮质激素仅用于液体复苏无效的休克患者。
败血症恢复期需保证每日2500-3000ml水分摄入,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蒸蛋等。可进行床边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逐步过渡到步行训练。出院后需定期复查炎症指标,避免受凉劳累,3个月内避免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患者需保持会阴清洁,观察尿液性状变化。出现反复发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返院复查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