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次提醒:老人起床,宁愿赖会床,也要忍着别这样起床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很多老人习惯性"蹭"地坐起来,这个动作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血管!心内科医生在门诊发现,近七成老年人心脑血管意外都发生在晨起时段。原来起床这件小事,藏着大学问。

医生多次提醒:老人起床,宁愿赖会床,也要忍着别这样起床

一、为什么晨起是危险时刻?

1、血压过山车

人体血压在清晨6-10点会自然升高30%,此时突然改变体位,血压可能瞬间飙升50mmHg以上。

2、血液黏稠度高

经过整夜水分蒸发,早晨血液黏稠度比平时高60%,流动速度减慢。

3、血管应激反应

从卧位到立位,血管要承受2-3倍压力冲击,脆弱的血管壁容易发生微损伤。

二、最伤身的三种起床方式

1、鲤鱼打挺式起床

猛地坐起会导致血压骤升,增加脑出血风险。测试显示,这种起床方式会让收缩压瞬间突破180mmHg。

2、转头找鞋式起床

颈部突然扭转可能压迫椎动脉,诱发短暂性脑缺血。特别是颈椎病患者更要当心。

3、憋尿冲刺式起床

膀.胱突然排空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严重时可能导致排尿性晕厥。

三、医生推荐的起床三部曲

1、睁眼后躺30秒

完成从睡眠到清醒的过渡,让身体各系统逐步"开机"。

2、坐起后停30秒

医生多次提醒:老人起床,宁愿赖会床,也要忍着别这样起床

给心血管系统适应时间,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3、双腿下垂坐30秒

促进血液回流,预防站立时头晕目眩。

四、这些晨起习惯要调整

1、不要立即叠被子

英国研究发现,叠被子会让被窝湿度增加30%,容易滋生螨虫。建议先翻转被子通风。

2、不要立刻开窗

清晨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建议太阳出来后再开窗换气。

3、不要空腹晨练

经过一夜消耗,体内糖原储备不足,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血压患者

建议在床头准备降压药,醒来先服药再缓慢起身。

2、糖尿病患者

晨起要立即测血糖,警惕"黎明现象"导致的高血糖。

3、骨质疏松患者

起床时要用手臂支撑,避免腰部用力过猛。

医生多次提醒:老人起床,宁愿赖会床,也要忍着别这样起床

记住这个顺口溜:醒来先躺三十秒,坐起再停半分少。双腿下垂坐一会,安全起床要记牢。从今天开始,把起床速度放慢一半,给血管一个温柔的早晨。健康长寿的秘诀,往往就藏在这些生活细节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