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多次提醒:老人起床,宁愿赖会床,也要忍着别这样起床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很多老人习惯性"蹭"地坐起来,这个动作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血管!心内科医生在门诊发现,近七成老年人心脑血管意外都发生在晨起时段。原来起床这件小事,藏着大学问。
一、为什么晨起是危险时刻?
1、血压过山车
人体血压在清晨6-10点会自然升高30%,此时突然改变体位,血压可能瞬间飙升50mmHg以上。
2、血液黏稠度高
经过整夜水分蒸发,早晨血液黏稠度比平时高60%,流动速度减慢。
3、血管应激反应
从卧位到立位,血管要承受2-3倍压力冲击,脆弱的血管壁容易发生微损伤。
二、最伤身的三种起床方式
1、鲤鱼打挺式起床
猛地坐起会导致血压骤升,增加脑出血风险。测试显示,这种起床方式会让收缩压瞬间突破180mmHg。
2、转头找鞋式起床
颈部突然扭转可能压迫椎动脉,诱发短暂性脑缺血。特别是颈椎病患者更要当心。
3、憋尿冲刺式起床
膀.胱突然排空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严重时可能导致排尿性晕厥。
三、医生推荐的起床三部曲
1、睁眼后躺30秒
完成从睡眠到清醒的过渡,让身体各系统逐步"开机"。
2、坐起后停30秒
给心血管系统适应时间,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3、双腿下垂坐30秒
促进血液回流,预防站立时头晕目眩。
四、这些晨起习惯要调整
1、不要立即叠被子
英国研究发现,叠被子会让被窝湿度增加30%,容易滋生螨虫。建议先翻转被子通风。
2、不要立刻开窗
清晨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建议太阳出来后再开窗换气。
3、不要空腹晨练
经过一夜消耗,体内糖原储备不足,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血压患者
建议在床头准备降压药,醒来先服药再缓慢起身。
2、糖尿病患者
晨起要立即测血糖,警惕"黎明现象"导致的高血糖。
3、骨质疏松患者
起床时要用手臂支撑,避免腰部用力过猛。
记住这个顺口溜:醒来先躺三十秒,坐起再停半分少。双腿下垂坐一会,安全起床要记牢。从今天开始,把起床速度放慢一半,给血管一个温柔的早晨。健康长寿的秘诀,往往就藏在这些生活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