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哪些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壁瘤、心脏破裂等并发症。
1、心律失常: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电活动紊乱,常见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急性期需持续心电监护,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管理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2、心力衰竭:
心肌坏死区域收缩功能丧失可引发泵血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严重者需考虑机械辅助循环装置。
3、心源性休克:
当40%以上心肌受损时可能出现血压骤降、器官灌注不足。需紧急血管重建治疗,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死亡率高达50%以上。
4、心室壁瘤:
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替代后形成局部膨出,易导致血栓形成和心功能恶化。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较大室壁瘤需手术切除并行血运重建。
5、心脏破裂:
多见于梗死后1周内,心室游离壁破裂可致心包填塞,需紧急心包穿刺减压并行外科修补。乳头肌断裂则会导致急性二尖瓣反流,需瓣膜置换手术干预。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需严格遵循低脂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建议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后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通常从每日15分钟步行开始逐步增加强度。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作息,每月监测体重变化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功能状态,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