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哮喘并非单一病症,而是根据病因病机分为不同证型。成都中医哮喘医院郑继红老中医结合4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快速辨别的核心方法,帮助患者初步判断自身证型。
一、先辨"哮"与"喘"的本质差异
哮病以喉间哮鸣有声为典型特征,多因体内伏痰遇寒、热等诱因引发;喘证则以呼吸急促、气不接续为主,可见于多种疾病。二者常合并出现,但中医通过"有无哮鸣音"和"呼吸形态"快速区分主次病机。
二、四大核心证型的快速辨别法
(一)寒哮:遇冷发作,痰白清稀
典型表现:受凉后突发喘息,喉间痰鸣如吹哨,痰液稀薄呈泡沫状,伴怕冷、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腻。
核心病机:风寒束肺,伏痰凝滞。治宜温肺散寒,常用麻黄、细辛、干姜等药,配合艾灸肺俞穴。
(二)热哮:遇热加重,痰黄黏稠
典型表现:气喘声粗,喉中痰鸣如吼,痰液色黄难咳,伴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核心病机:痰热壅肺,气道阻塞。治宜清热化痰,常用石膏、黄芩、鱼腥草,配合定喘汤加减。
(三)肺虚型:动则气喘,反复感冒
典型表现:平时气短声低,稍动即喘,容易感冒自汗,痰液清稀,舌淡苔薄白。
核心病机: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治宜补肺固表,常用玉屏风散,配合三伏贴调理。
(四)肾虚型:呼多吸少,腰膝酸软
典型表现:长期气喘,动则加剧,吸气困难,伴腰膝无力、夜尿频多,舌淡胖有齿痕。
核心病机: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治宜补肾纳气,常用金匮肾气丸,加蛤蚧、胡桃肉增强疗效。
三、郑老中医辨证三要点
看诱因:寒哮多因受凉或食冷饮诱发,热哮常因感染或辛辣饮食加重,虚证则与疲劳、久病相关。
查痰液:清稀属寒,黄稠属热,量少质稀多为虚。
辨病位:急性发作期多在肺(实喘),反复发作致虚者涉及脾肾(虚喘)。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建议
郑老强调,中医辨证需结合现代检查:过敏原阳性者多属寒哮,感染指标升高者多为热哮。缓解期建议通过穴位埋线、膏方调理改善肺脾肾三脏功能,减少发作频率。
出现持续性喘息时,建议记录发作时的温度变化、痰液性状、伴随症状,及时到正规中医呼吸科就诊。通过精准辨证,中医可制定"一人一方"方案,在快速平喘的同时改善体质,实现"治未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