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由什么引起 揭晓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诱因
感染性腹泻可能由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污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病毒性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是儿童和成人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导致水样腹泻、呕吐和发热。病毒性腹泻具有自限性,通常3-7天可自愈,治疗以补液和电解质调节为主。
2、细菌性感染:
志贺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细菌产生的肠毒素或直接侵袭肠黏膜,引发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严重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轻度病例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
3、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通过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寄生虫在肠道内繁殖并破坏黏膜,导致慢性腹泻、腹痛和体重下降。确诊需粪便检查,治疗需使用抗原虫药物。
4、食物污染:
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肉类、海鲜、乳制品等食物是重要传播途径。食物储存不当或加工不彻底时,病原体大量繁殖。预防需注意食物充分加热、生熟分开,避免食用变质食品。
5、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发生严重感染。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时,病原体更容易定植和繁殖。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必要时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
预防感染性腹泻需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饮用生水。饮食选择新鲜烹饪的食物,海鲜类需彻底加热。腹泻期间建议食用米粥、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肠道负担。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等严重表现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