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这几个原因引发盆腔脓肿
盆腔脓肿可能由生殖系统感染扩散、盆腔手术后并发症、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功能低下及性传播疾病等因素引起。
1、生殖系统感染扩散:
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上行感染未及时控制时,病原体可经输卵管伞端扩散至盆腔,形成脓液积聚。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及厌氧菌群。治疗需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严重者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2、盆腔手术后并发症:
子宫切除术、人工流产等盆腔操作后,创面被阴道定植菌群污染可能导致局部化脓。术后发热伴下腹痛需警惕,CT检查可明确脓肿位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可降低风险,已形成脓肿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3、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阑尾穿孔、憩室炎等腹腔感染可通过腹膜间隙波及盆腔。患者常先有原发病症状,后出现盆腔压迫感。需联合普外科处理原发病灶,并行盆腔脓肿引流术,术后需持续抗感染治疗2-3周。
4、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者等群体更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形成的脓肿。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但CT显示多房性脓腔。除常规抗生素外,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5、性传播疾病:
衣原体或淋球菌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未规范治疗时,40%会进展为脓肿。特征为双侧附件区压痛伴宫颈举痛。建议性伴侣同步治疗,首选多西环素联合头孢克肟,脓肿直径大于5厘米需腹腔镜探查。
盆腔脓肿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促进炎症局限。饮食需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血液循环,但三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定期妇科复查超声直至脓肿完全吸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