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是公认的疑难病症,众多患者因此受尽折磨。为摆脱疾病的痛苦,很多患者四处求医问药,却很难得到满意效果。出现上述现象,除与人们对该类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之外,也与广大患者对周围血管疾病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关。
误区一:周围血管疾病就是脉管炎。周围血管疾病是指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疾病、静脉疾病、毛细血管疾病以及淋巴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毛细血管瘤、淋巴水肿等,范围较广。而脉管炎的全称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指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往往有长期吸烟史,是常见周围血管疾病之一,晚期病人常因组织缺血坏死而截肢,所以两者不能等同。
误区二:患了周围血管疾病必须截肢。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方法,常用的有溶栓、抗凝、降纤、祛聚、扩血管以及中药的活血化瘀疗法等,如保守治疗失败,则还可以选择手术方法,截肢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所以患者不必有这样的顾虑。
误区三:打针吃药能治愈周围血管疾病。 所谓“打针”指的是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药物,打针吃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一些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药物虽能减缓病情,但不能治愈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应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积极手术治疗。
误区四:周围血管疾病推拿按摩、热敷效果好。推拿按摩及热敷等可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是治疗疾病常用的辅助疗法。但一些周围血管疾病是不能够使用这些手段的,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该病急性期由于血栓与静脉壁粘连不紧密,容易使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应禁忌推拿按摩腿部。下肢缺血性周围血管病出现肢体发凉怕冷不宜热敷,因为肢体缺血,造成感觉功能减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不灵敏,无法及时感觉出过热的物体,容易引起烫伤使肢体破溃,甚至截肢。
误区五:患了周围血管疾病要少活动。过去人们一般认为有病后需要多休息,少活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但有些周围血管疾病是需要适度活动的,如下肢静脉曲张,久站是引起该病的主要诱因,因此长时间站立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时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急性期过后应鼓励患者多活动,促进血液回流的同时并能预防新的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