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庭医生服务拟纳入医保 年内建10个医疗中心

李奕接受媒体采访

针对北京两会教育热点话题,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昨天做客北京城市广播“一把手访谈”节目,对备受社会关注的学区房、随迁子女入学、中高考改革等热点问题与公众交流。线联平透露,随迁子女入学具体细则已基本制定,具体政策将在2月中旬出台。

学区房

相关部门正制订指导原则

去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扩大就近入学比例,导致名校周边的学区房备受家长追捧,学区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对此,线联平表示,有就近入学就必然有学区房的存在,尤其是学区房一旦综合了投资和就学两种需求,问题就变得复杂。原则上,学区是按照周边适龄儿童数量划分的。

谈到如何淡化学区房的影响,线联平表示要解决适龄儿童人口增长和学校学位有限之间的供需矛盾,要在数量上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去年,北京已着力打造新教育地图,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好学校出现在老百姓家门口。

线联平坦言,短期内个别学校会有学位和生源不匹配的问题存在,因此有的区县已经有相关政策,例如生源必须是学区内人口等。至于今后如何让学区房的划分更加合理,线联平表示已经和住建等部门一起启动研究,制订针对学区房的指导原则,具体操作细则将由各区县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来规定。

随迁子女

今年入学规定2月中旬出台

针对非京籍家长关心的“2015年随迁子女入学‘五证’细则何时出台”的问题,线联平回应称,2015年随迁子女入学会在坚持“五证”的基础上,由各区县做进一步细化,具体政策将在2月中旬发布。

去年,教育部门进一步规范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暂住证、住所居住证明等材料的审核,坚持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据线联平介绍,今年出台的细则将会对学生家长暂住证的认定、家长从事工作时间的认定、家长社保缴纳时限的认定有相应的细化。线联平提示有入学需求的家庭,在这段时间可以先着手进行“五证”的准备,例如户籍所在地证明、务工证明等。

线联平还表示,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同样将在2月中旬出台。政策将在提高优质资源校招生数量、扩大优质学校服务范围等方面有相关的新规定。

>>何为“五证”

1.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2.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3.全家户口簿

4.在京暂住证5.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招考改革

英语听力将逐步纳入高考

教育部去年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部分省市已率先进入高考改革试验区。尽管北京的高考改革方案尚未推出,但与之配套的多项学科教学改革措施已经推出。在访谈中有家长问:“将来英语口语是否要纳入到中高考中?”

线联平表示,英语教学一直没解决好“学和用”的问题,学生掌握了大量词汇,但不能张嘴用。为改善这种状况,很多学校已开始强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和听力训练,目前本市也在研制高考听力考试系统。按照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本市高考新办法出台时,会逐步把英语听力考试纳入到高考体系中。记者了解到,今后本市高考有望首先采用听力机考方式,然后逐步将口语纳入高考,高考英语将采取听说机考方式。

此外,今年本市中考将继续实施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分配比例将在去年30%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医疗

家庭医生服务拟纳入医保

昨天,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根据发布,公立医院改革、全民医保制度、医疗服务价格等多项改革年内将拉开大幕。

医疗保险

康复护理保险破解“压床”

去年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筹资额1000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分别达到860元和900元,远高于国家要求“到2015年政府补助达到人均360元”的医改任务。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介绍,今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额在此基础上增加200元,达到1200元,全国领先。韩晓芳还介绍,今年将探索建立康复护理保险制度。

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钟东波曾表示,北京的康复护理是医疗体系的短板,根据规划,本市每千人口要达到0.5张康复或者护理床位,即全市1.1万张床位,但目前全市仅有康复护理床位2400张。钟东波表示,康复护理床位短缺,导致很多老年人使用医保住在医院中,出现“压床”现象,“如果康复护理保险不发展起来,很多人就会假扮常规医疗保险,以便获得报销。这样对医保不合算,对病人也不合算”。

医疗价格

降药价虚火破除以药补医

韩晓芳介绍,北京目前实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是1999年制订的,由于价格长期没有调整,已不能客观反映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也存在一些药品、检查、化验环节价格虚高的情况。她表示,涉及医务人员技术劳动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将合理提高,并对部分虚高的价格标准进行降低。“目前药价收入在医疗服务收入中占比较大,而我们就是要破除以药补医。”韩晓芳表示,未来将引导医务人员靠科学有效的服务获得收入,解决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情况,减轻市民的医疗负担。

基层用药

社区有望配齐多种类药物

韩晓芳表示,分级诊疗今年将作为医改重要内容。她指出,公众反映看病难就是因为大医院人满为患。目前改革最大的难点是公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不信任,破解之道在于强基层。她透露,今年将进行系列改革。医生方面,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破解医护人员在基层挣钱少、中高职称比例小的问题,让优秀的医疗资源流动,允许开办私人诊所;药品制度方面,今年将进行大的调整。韩晓芳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基层用药目录,常见病、慢病、多发病、小伤小病以及康复类药物都要下到基层;另外,还将逐步设置更多定点规范药店,让老百姓在医疗机构开出药后,在药店能够拿到药。

医养结合

家庭医生或实行三方付费

人代会审议中,一些代表建议将家庭医生纳入医保范畴。对此,昨天韩晓芳表示,除了该在基层使用的药品全部配给基层外,还将解决让老年人在基层用药更便利的问题。韩晓芳提到,现在正在进行新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索,目前考虑三方付费机制:公共卫生方面财政解决;基本医疗服务医保报销;一些个性化的特殊服务,通过医疗服务包的服务模式,个人适当缴纳一定的费用比例,服务项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

其他举措

年内建10个区域医疗中心

韩晓芳表示,今年将加快区域医联体建设,基本建成郊区县10个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总投资45.8亿,目前大部分已经陆续建成。建成后,远郊区县百姓的医疗环境、服务能力将有大幅改善”。

韩晓芳还表示,公立医院特需门诊市场将逐步让渡给社会办医,“现在公立医院特需比例基本在10%以内,今后比例不会增加,只会减少”。

韩晓芳介绍,2015年将继续深化医保付费制度改革,重点研究解决超支、结余两极分化问题,形成多种付费方式互为补充的复合型医疗保险付费体系。例如在基层门诊,可能也会探索按人头付费的方式。

>>相关新闻

昨天,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围绕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教委委员李奕就近期教育热点进行了回应。

雾霾天停课不会一刀切

针对近日市人大代表提出雾霾天宜分流学生的建议,市教委委员李奕表示:“没什么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从各级领导到家长,都要把孩子健康放在第一位。雾霾是近年一个困扰教育界的问题。按照北京市的总体部署,市教委已对应急管理机制和校长的职责进行了确认,修订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污染应急预案》中已提出,为保障师生健康,遇到空气重污染时,各校可自行安排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应急应对措施。不过考虑到北京的实际情况,如山区、平原地区差异大,基础教育中小学状态也有差异,走读的和寄宿的差异,以及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应急处置不能一刀切。”

李奕还指出,目前北京正在推进的居住证制度对教育来说是重要的工作基础,在学生就读身份和权利的认定当中,居住证将起到基础性作用。

暂无高校外迁具体计划

针对京津冀共建大学新区,以及首都高校外迁计划如何安排的问题,李奕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已提出,要认真对接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三地一盘棋’的思想,推进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李奕表示,市教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立足首都教育实际,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具体到针对教育资源配置,还需要三地紧密配合共同研究。目前,北京市没有明确的大、中、小学外迁具体计划。不过根据政府报告中“促进经济及区域教育合作和人员交流,探索共建大学新区、研发新区和职教园区”的要求,有关部门会在总体部署中进行细化和进一步研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