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将佩戴电子“身份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召开肉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交流会,近年来,“双汇事件”、“鼠肉代替牛羊肉”等肉制品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工信部计划开始推动实施试点地区肉制品溯源体系,遏制肉制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这个追溯体系源头应该是一个小小的芯片,这个芯片会在牛羊一生下来就被注射到它们的耳朵里,好像给了它们一个身份证,今后无论它长多大,在出栏还是在销售过程中,都有迹可循。换句话说,我们吃的每一块肉以后都可以找得到源头,所以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很多人担心明明买的是羊肉片,但吃到的确是鸭肉甚至是鼠肉。具体而言,总目标就是实现肉羊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费终端等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统一来打造一款专业的品牌,进军高端市场。

工信部2013年首先在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三个县开展,有试点工作基础优势的地区和锡林郭勒盟肉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行追溯试点的建设,年内将建立30万只羔羊可追溯档案。目前项目建设进展比较顺利,软件和硬件安装以及数据信息调试工作已经完成,各追溯环节也已经基本完善,追溯体系已经投入了试运行。

相应试点其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养殖户)共计3290户,其中锡林浩特实施683户,东乌珠穆沁旗709户,西苏旗是2474户,这些全部完成了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同时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盟旗两级财政将给佩戴耳标羊的每只补贴20元,加工企业给佩戴耳标羊是每只补贴15到20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