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养殖户给生猪喂重金属使其皮毛发亮

一头猪的“毒”旅程

王何(化名)的养猪场里放有苏丹红、咳喘素(片)、盐酸克伦特罗(粉)等,他说,这些东西已经成为猪饲料的一部分,每批猪他只需要用其中一种,就可以保证肉的色泽和形态。至于肉的品质,王何说,总之,他不会吃自己养的猪。

王何位于豫北某地的养猪场,只是中国数目不详的滥用化学品与药品的猪场之一,这个养猪场每年出栏两千头生猪,都通过中介销往全国各地。

屡禁不止的瘦肉精事件,显示猪肉存在安全缺口。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主任李文刚认为,对部分中国生猪来说,它们从生下来之后,就开始了贯穿其短暂一生的“中毒”之旅。

疫苗:从4种到11种

生猪从产下后,到育肥前,属于仔猪期。李文刚说,一般来说,如果猪舍合乎卫生标准,饲养得法,一般仔猪只需要打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和链球菌4种疫苗。

但在现实的养猪场,即使规模较大,也很少能做到。原因在于,这些养猪场难以达到卫生要求,饲养者为了提高成活率,往往会多打疫苗,最多的有十几种。

河南省正阳县是全国第二生猪调出大县,2010年的出栏生猪达到220万头。正阳县某种猪场给客户的免疫程序表显示,该场建议客户在仔猪期注射的疫苗有11种之多。

李文刚说,尽管疫苗一般不会像抗生素药品那样留下有害残留,但对于高品质的生猪来说,疫苗打得越少越好。

保育:饲料拌抗生素

仔猪在生下来后,通过母猪哺乳,会从乳汁中获取一些抗体和抗生素,从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成活率。李文刚说,大型现代化的猪场,一般都不需要给仔猪的饲料拌药,就可以将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不过,小型和条件较差的养猪场,只能靠加拌抗生素,来提高成活率。“如果不拌抗生素,一些猪场的仔猪死亡率高达30%-40%,喂了抗生素后,死亡率就能降低到6%-7%。”李文刚说。

这些抗生素一般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具体药品有十几种之多。

治病:滥用人药

在豫北开猪场的王何说,因为兽药假的多,疗效不佳,他给猪治病时,很多兽药用人药代替,常备的有青链霉素、安乃近和头孢类药品等。除此,为了提高疗效,他常常给猪注射正常剂量的3倍药品。

据记者调查,这在小猪场里尤为常见。李文刚教授曾在一家猪场内,见到有病猪因被注射三四种药品而死亡,其实其中一种就足以救命。

李文刚发现,除了滥用人药外,老式青霉素在猪场已经微乎其微,代之的是比较新的头孢类和链霉素类药物。

李文刚说,国家对人药和兽药的界限,列有专门的目录,很多药品严禁串用。但在农村猪场,人药给猪用的情况颇为常见。

另外,生猪在出栏前都有数天到一个月不等的停药期,以让生猪代谢体内的绝大部分药物残留。但业内人士称,此制度对畜牧部门的监管水平要求很高,“事实上,在很多猪场无法达到。”

扮靓:喂重金属

正阳县一名养猪经纪人称,该县不少养殖户曾给猪饲料中拌有机砷和硫酸铜,以使猪看起来皮毛发光、排便黑亮,导致猪处于半中毒状态。

李文刚解释说,砷、硫酸铜、铬、锌等作为微量元素添加,在养猪中是允许的。以砷为例,虽为剧毒,但微量砷可以让生猪增重,提高皮毛的色泽,对原虫类疾病也有治疗作用。但重金属元素添加,必须严格用量。

瘦肉精长期是养猪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位河南省畜牧系统的官员称,在上世纪90年代初,瘦肉精曾作为创新技术,在各地推广。

李文刚认为,瘦肉精并非河南养猪业独有,这与小养猪场和散养户缺乏有效监管有关。

养猪业:被利益绑架

2008年底,正阳县生猪因检出莱克多巴胺,被武汉市责令三个月内禁止入市。这让以生猪为产业支柱的正阳县颇为震动。

从那时开始,正阳县就开始检测瘦肉精。但在多名养殖户看来,没有上级的指示,位于行政最基层的畜牧部门不可能,也无力24小时不间断,盯守每一个猪圈。

记者调查发现,农民们喂生猪吃瘦肉精,主要受两个方面的教唆:猪贩和饲料商。当地养猪业人士都知道,猪贩收猪时,喂瘦肉精的猪比不喂的一斤可以多卖一角到两角钱。这意味着,一头体重超过100公斤的生猪,就可以多卖30元到40元不等,几乎相当于整头猪利润的十分之一。

猪贩如果拿到检疫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书,就会统一以高价卖给屠宰商。屠宰商杀猪取肉后,鲜亮的色泽和看上去很健硕的瘦肉,一斤也可以比肥肉多卖数元钱。

正阳县的养猪经纪人吴飞还发现,在瘦肉精大行其道之后,农户和猪贩几乎都被绑架:农户不喂瘦肉精,猪很可能就卖不出去;猪贩不收瘦肉精猪,很可能就无猪可收。

瘦肉精的危害,一开始并不为农户所周知。正阳县铜钟镇王寨村村民余新河曾在数年前养过六七十头猪。据其回忆,在购买了很多饲料后,饲料商免费送给他几包瘦肉精,称“猪吃了好卖”,教他“2两精粉拌1000斤饲料”。

这批猪还没出栏,突患疾病,几乎全部死亡。他至今还奇怪,究竟那些瘦肉精里加了什么,猪很喜欢吃。

据《南方都市报》

屡禁不止的瘦肉精事件,显示猪肉存在安全缺口。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动物医学系主任李文刚认为,对部分中国生猪来说,它们从生下来之后,就开始了贯穿其短暂一生的“中毒”之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