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针对近期流行的婴幼儿肺部感染问题,新生儿呼吸专科医生表示:合胞病毒感染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肺内感染住院的第一原因,95%的儿童在2岁前都可能感染过合胞病毒。在高流行季节,有80%以上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
3种牙膏不建议买,或存在致癌成分。三氯生:三氯生是一种低毒性广谱抗菌剂,添加到牙膏内可减少牙菌斑、牙齿炎症产生,但是该物质会干扰正常的内分泌功能,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甲状腺稳态被打破,诱发代谢紊乱、心脏毒性,乃至癌症发生。
28男士王某,身高1米8,体重80kg,前段时间,体检报告显示小王肌酐指标超标,被诊断为脾肾两虚证,需要补益气阴。杭州市肾脏病医院院长(杭州市中医院)给出的建议是先暂停高强度健身,不额外补充蛋白粉、肌酸,过一段时间后再来检查看指标是否下降,如果还是偏高,就要引起重视。
说到打针,不知道你脑海中浮现的是“往屁股上打针”还是“往胳膊上打针”呢?要是年龄稍大一些,脑海中浮现的很可能是往屁股上来一针吧。但现在好像很少见到屁股针了,这是为什么呢?
进入冬季后,呼吸道疾病成爆发趋势泛滥在社会中,尤其未成年儿童感染肺炎情况十分频繁。近期,一名6岁儿童肺炎高热不退,医生建议进行洗肺治疗,家长得知消息后很慌,但是在医生的详细解释下,同意给孩子进行肺泡灌洗。治疗后孩子的症状逐渐缓解,高烧也慢慢退去。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以及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根据生命时报此前报道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个人感染率平均在40%,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几率要比未感染者高3~10倍。
近日,一位网友因同食山楂和板栗,经诊断为胃炎、胃石。对此南京鼓楼医院医生表示,山楂形成的微小结石跟板栗结合后,形成的石头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胃石。
广东深圳一名24岁小伙因烂牙拖延不治,淋雨后引发高烧昏迷、智力减退,险些丧命。医生检查发现,小伙的脑内已形成脑疝,硬膜下积液挤压造成脑组织移位,情况十分危急。经过紧急手术和全力救治,小伙最终转危为安。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提醒人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近日,福建福州一位25岁女生年初时发现自己因经常久坐不动,体重已经140多斤了,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份严苛的饮食计划,每天只吃蔬菜、杂粮,一周食用一两次牛奶和鸡蛋。半年多的时间里,她成功地减掉了40多斤。然而最近的体检报告显示,她的转氨酶指数是正常指标的3倍,进一步确诊为重度脂肪肝。
咖啡是众多上班族很青睐的饮品,主要目的就是提神。近日,浙江郑女士由于所从事的工作经常需要开会和熬夜,她逐渐养成喝咖啡提神的习惯,平均每天要喝3杯,连续喝了30年。前段时间,她洗澡时不小心滑倒,髋部出现剧痛、无法行走,经过医院磁共振检查发现为左侧股骨颈骨折,而进一步检查显示,导致她骨折的根本原因是骨质疏松。
近期,医院门诊接收到食道损伤患者,一名男性吃药后次日出现严重胃痛,经检查胃食道损伤,原因是口服药物仅用一小口水送福,导致药物黏附在胃黏膜上,因此导致胃黏膜损伤。还有一名女性,干吞药物导致药物粘附在食道黏膜上,引发了食道溃疡。临床医生说,这类病情并非罕见,甚至有些患者错误服药后导致胃穿孔情况发生。这些病情就是典型的药物性食道炎。
为什么今年支原体传染严重?在2023年秋天,支原体感染病例数量激增。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受到支原体感染。其次,支原体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传染性极强。此外,支原体感染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和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不仅会破坏支原体感染的防护体系,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近日,北京、上海等多地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支原体肺炎”也频上热搜。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肺炎,也称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卒中后失语症治疗通常依赖于言语训练等行为学疗法,这种通过外周刺激反向引发中枢神经可塑性变化的疗法起效慢、效率低,对语言功能的提升作用有限。
目前,研究人员对于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了解有限,临床上主要采用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让心脏充分休息,慢慢恢复功能。现在,汪道文团队提出一种新的治疗路径,让心脏能够“主动出击”对抗病毒,增加心脏的抗炎能力,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和心功能损伤。
肺炎支原体高峰未过,警惕5大混合感染传染性疾病来袭
小时候流行的屁股针为什么消失了?屁股针是怎么治病的
感染幽门螺杆菌胃癌风险或翻倍 6招预防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