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时期,于中麟在肿瘤科工作,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看着病人的离世,于中麟心中万分疼痛,却无能为力。8年后,于中麟开始从事消化内镜的工作,这对于早期的胃肠癌确认很有帮助。他希望病人可以通过早期的检查获得诊治,避免病情恶化后的无法医治。
医院于上世纪60年代采用了苏联的胃镜设备,但由于进行检查时目标不清晰,难以诊断,随后开始引入国外新的技术设备,并发现了最早期的胃癌。这一发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人民医院对于中麟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于中麟从中受到鼓舞,为了发现更多的癌症,他甚至还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即每当医生通过内镜检查发现一例早期癌,就奖励100元钱。为了增强医生检查的准确性,于中麟常常激励身边的医生说,只要拿起内镜,就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早期癌的踪迹!
自此,于中麟对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谨慎、严格、精细、探索是他孜孜不倦进取的标准。从事消化内科工作50余年来,他紧密联系临床经验,应用理论的同时也注重创新与研发,经过不懈的努力,于中麟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治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尤其擅长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胃肠道息肉、早期癌等。
癌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死亡率很高,于中麟通过实践进行研究,率先在消化内镜上开展胆道引流,使梗阻性黄疸的造影后严重并发症的死亡率由11. 3%降至为零,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及内外引流术;最早开始肝癌的介入治疗;最早开展B超引导下的肝囊肿硬化治疗,使囊肿闭合率达8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死亡率极高,内镜下直接注射法并发症多,难以推广,他率先推广使用ST-E1管的凝血酶硬化剂治疗方法,以后又使用结扎法,使治疗极为安全、准确,国内很快普及;他引进了符合中国国内使用的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器,现国内已有几百家医院采用,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防治上提供了手段,并获得国家专利;他应用中西医结合开发研究证明鸦胆子油乳剂是一个良好的胃肠黏膜保护剂,不仅可减轻胃黏膜的炎性浸润,还能提高内源性前列腺素,减少氧自由基对胃黏膜的损伤,与泰胃美对比治疗胃溃疡疗效相似,是至今少有的胃黏膜保护剂。
从事医、教、研工作多年的于中麟,在学术研究上也硕果累累。50多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简明消化系内镜治疗学》、《十二指肠镜的诊断与治疗学》、《胃肠道疾病治疗学》、《急救医学》等书的主编及编写部分章节,共计14册;并荣获卫生部级成果二等奖,省、市级成果3项,局级成果奖9项。
面对如此多的成果,于中麟平静如昔,他常常会回忆起一位从美国回来的美籍华人。那位病人之前在美国看过很多的专家、教授,可都无法诊断出他一直胃疼的原因,直到于中麟内镜检查时要求深插时发现,他患有十二指肠癌,并且已是晚期。于中麟对此很遗憾,他深感到消化内镜的诊查对于挽救一个生命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不管工作有多辛苦,只要能解除病人的痛苦,拯救病人的生命,于中麟都愿意去实践、探索,以提高自己的医务和科研水平,从而救治更多的患者。
刘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张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任冬梅
解放军960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