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医保改革对个人医保账户的影响有多大?

自从2021年4月份,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将医保局的征求意见稿变成正式的政策文件。随后,各地方政府开始陆续将政策落地,很多人开始发现,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大幅减少了。尤其是很多退休老人,对此深感不解和失望。

改革办法对个人医保账户的影响有多大?

从在职职工来看,以前职工的个人医保账户中个人和单位缴纳的两部分,大概合计有4%的工资收入,按照新的改革办法,单位缴纳的部分不再进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收入大概缩水一半,有些地区以前单位缴纳部分较多的,缩水程度可能更高。

理性看待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医保改革对个人医保账户的影响有多大?

对于退休人员的影响主要在于,由于新的资金划入办法按照当地基本养老金2%左右为基础,所以,有些原来个人医保账户标准较高的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收入会出现明显下降。

湖南医保局近期做出测算,2021年度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两者平均为3675元/月,以此为基础计算,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划入2%就是73.5元,一年大概900元。湖南医保局也表示——近期收到的公众意见集中在反映“改革后的待遇水平下降了”,特别是原个人账户年计入水平在2900元以上的退休职工。

这一轮医保改革之所以要减少个人账户的资金划入,主要是为了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提升门诊的保障水平。

医保改革之所以要从门诊入手,表面上的原因在于,有些老人的门诊费用较高,仅靠个人账户无法覆盖支出,所以纳入统筹基金之后,可以减轻一些多病老人的门诊开支压力。

更深层次原因还在于,通过提高门诊保障水平减轻医院的住院压力,进而减少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最近几年,我国的住院率(年住院人数/年门诊人数)快速提升,2008年的住院率不到9%,2019年提升到19%。住院率快速上升的原因,很多专家认为原因在于门诊报销比率不高,所以很多病人会尽量选择住院来报销医疗费用。反之,如果门诊报销水平提高,纳入到统筹基金,选择住院的病人就会变少。

如果以此来看,门诊改革既可以提高民众的门诊报销率,又可以降低医院的住院压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的成本由谁来承担?

医保局当年的改革意见稿提到,“减少划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撑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提高门诊待遇。”也就是说,门诊改革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个人医保账户。所以,随着这一轮医保改革陆续落地,很多人开始发现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

这一轮医保改革才刚刚开始,对于更多普通民众而言,直接可见的影响是个人账户的资金大幅缩水,至于潜在的更大好处能否兑现,还需要等待时间来验证。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民众切身体验到医改的好处,医保改革的阻力才会越来越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