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痛风,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关节突然剧痛”——红肿的脚踝、僵硬的手指,疼得连走路都费劲。可一旦疼痛缓解,不少人就觉得“痛风没事了”,该吃海鲜吃海鲜,该喝啤酒喝啤酒。但很少有人知道,痛风的“破坏力”远不止关节,长期忽视它,肾脏会悄悄被“盯上”,甚至埋下更严重的健康隐患。
为什么痛风会和肾脏扯上关系?关键就在于“尿酸”。我们身体代谢产生的尿酸,大部分要靠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痛风患者本身尿酸水平偏高,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肾脏就像一直在“加班”的过滤器,负担越来越重。更危险的是,多余的尿酸会在肾脏里形成细小的结晶,这些结晶会像小石子一样沉积在肾小管里,慢慢堵塞通道。一开始可能没什么明显感觉,但时间久了,肾脏的排泄功能会越来越差,甚至出现炎症、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发展成慢性肾病。
很多人等到肾脏出问题才后悔,其实身体早有“信号”提醒,只是容易被忽略。比如平时尿里突然出现泡沫,而且长时间不消散;或者夜尿次数变多,明明没喝多少水,却总得起夜;还有腰部隐隐作痛,尤其是两侧腰眼的位置,休息后也没缓解——这些都可能是肾脏在“求救”,痛风患者一旦发现,千万别不当回事。
想要避免痛风伤肾,关键在“早重视、早干预”,别等疼了才想起控制。首先要改掉“疼痛缓解就不管”的误区,哪怕关节不疼,也要坚持控尿酸的习惯:少喝含糖饮料、少吃高嘌呤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浓肉汤;日常多喝温水,帮助尿酸通过尿液排出,减轻肾脏负担。其次,千万别自行停药或乱用药,有些患者觉得“降尿酸药吃多了伤肾”,疼的时候吃、不疼就停,反而让尿酸忽高忽低,更伤肾脏。一定要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尿酸,让指标稳定在安全范围。
要记住,痛风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小毛病,它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问题。关节痛只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背后的肾脏健康更值得关注。只有把日常护理做到位,才能既护好关节,又守住肾脏,避免因忽视小问题酿成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