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类风湿关节炎,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中老年人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的画面。然而,类风湿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儿童同样可能受其侵袭。儿童类风湿病,医学上称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全身多系统损害。若家长不了解其早期表现,很可能错过治疗时机,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掌握这些早期症状,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关节症状: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
关节疼痛和肿胀是儿童类风湿典型的早期表现。孩子可能会频繁抱怨膝盖、手腕、手指等关节部位疼痛,初期疼痛可能较为轻微,呈间歇性发作,比如玩耍后或晨起时疼痛明显,休息后稍有缓解,这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生长痛”或运动后的正常反应。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发作频率也会增加,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同时,受累关节会出现肿胀,外观上明显比正常关节粗大,皮肤温度也可能升高,按压时孩子会因疼痛而抗拒。除了疼痛和肿胀,关节活动受限也是重要的早期症状。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做某些动作时变得吃力,比如穿鞋袜时难以弯曲手指,上下楼梯时膝盖屈伸困难,或者走路姿势变得奇怪,出现跛行。这是因为关节炎症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关节囊和韧带僵硬,从而影响了关节的正常活动。如果不及时干预,长期的关节活动受限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孩子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
全身症状:隐藏在身体里的“警报”
儿童类风湿在早期还可能出现多种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被家长忽视或与其他疾病混淆。发热是较为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甚至更高,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这种发热用普通的退烧药往往只能暂时缓解,药效过后体温又会回升。有些孩子还会伴有皮疹,皮疹多为淡红色或红色的斑丘疹,大小不一,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通常在发热时出现,热退时皮疹也随之消退,容易反复出现。此外,孩子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情况。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不爱玩耍,总是没精神,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吃饭量明显减少。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体重持续下降,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类风湿病。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家长在日常照顾孩子时,若摸到孩子颈部、腋窝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或者发现孩子腹部有异常硬块,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眼部症状:易被忽略的“健康隐患”
很多家长不知道,儿童类风湿还可能累及眼部,引发葡萄膜炎。葡萄膜炎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孩子很难主动表达不适,因此极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眼睛发红、怕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葡萄膜炎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所以,家长要定期观察孩子的眼睛,若发现孩子频繁揉眼、眯眼、对光线敏感,或者抱怨看东西不清楚,即使没有其他关节症状,也应带孩子到眼科进行详细检查,排查葡萄膜炎的可能。
儿童类风湿病的早期表现多样且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可疑症状,不要自行判断,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对孩子身体的损害,帮助孩子远离病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