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荣主任坐诊武汉儿童专科医院,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土、国医大师专家院士,从事儿童临床工作近30年,曾任三.甲医院儿科主任,先后进修于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在儿童发育行为科疾病方面治疗,有独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擅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不合群等病症
自闭症干预要遵守哪些原则由以上策略也可以得出,家长要管理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并不局限于当下行为发生时的处理,更多的还体现在事前的预防和控制,的干预原则有以下几点:
自闭症干预要遵守哪些原则
了解孩子的能力,在给孩子安排学习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接受度,下达指令清晰简洁,任务简单易行,确保孩子能完成或是勉力可及,避免给孩子安排太难的学习任务,教学时间也不易过长。
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拒绝、提要求和发泄负面情绪。干预问题行为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技能教学上,即教会孩子使用正确的、合理的行为来代替不恰当的行为。技能教学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家长必须要重视指令服从、眼神对视、叫名反应等基础项目的教学。自闭症干预要遵守哪些原则
从提高孩子的闲暇技能入手,在居家生活中保证孩子每天都有事可做,避免他因为无聊或是缺乏他人出现自我刺激行为。通过大量的行为和记录,家长要对自闭症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灵活度或适应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以预判孩子进入某些场合后可能会出现哪些行为问题。
家长在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之前做好准备,一是进入新环境时要保证孩子当时的情绪是稳定的;二是家长准备一张载明孩子信息的资料卡,外出时随身携带,在关键时刻亮出,告知路人孩子是自闭症,可以减少他人。针对自闭症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家长一方面要懂得系统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在行为发生的当下,也要懂得灵活应对。
比如,自闭症孩子如果在商场、超市或是外出就餐时出现哭闹、攻击等行为时,本着应该尽量避免影响或干扰环境及他人的原则,家长应该及时出手阻止孩子的问题行为愈演愈烈,的方法有这几种:自闭症干预要遵守哪些原则
尽快将孩子带离该场所或拿出孩子喜欢的强化物转移他的注意力,将孩子从喧哗吵闹的场所转移到安静、熟悉的空间里,增加对所处环境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出现较为强烈的攻击或自伤倾向,家长要及时用身体控制孩子,尽量安抚他的情绪。
及时满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
带孩子转换到适合的场景后,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忽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给他时间发泄情绪。家长适度强硬的忽视态度是在帮自闭症孩子建立这样的意识,即坏的行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此外,对于自闭症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管理,家长还必须要注意这几点:
自闭症干预要遵守哪些原则
对于孩子还未掌握的技能,不要在公共场合轻易尝试泛化,比如当孩子的挑食问题在居家干预中都还没看到效果时,家长就尽量不要在外出就餐时干预孩子的进食。因为公共场所不可控的因素过多,家长过度干预孩子容易引发自己与孩子以及他人之间的冲突,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容易激发孩子的行为问题,得不偿失。
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要以阻止行为继续,减少干扰为主,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和自身的情绪稳定,切忌打骂或暴力责罚孩子。问题行为是儿童的常见问题,家长要理性看待自闭症孩子的情绪失控,允许孩子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如果家长抱着事事干预,杜绝一切问题行为的态度,只会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家长在处理问题行为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梳理孩子在各个场合中的表现,摸索孩子的行为规律,提高行为功能的准确性。在日常干预训练和游戏互动中,做好提前预防,问题行为发生时做好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