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吵不闹也要警惕小儿脑瘫 共济失调型脑瘫平衡感康复训练

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宝宝不吵不闹也要警惕小儿脑瘫

因为大脑功能受到损伤,小儿脑瘫患者多有情绪或行为异常的表现,据大量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脑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回受损时,即可引起患儿情绪异常。于是,一些脑瘫宝宝则常表则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有的有快活感、情绪不稳定等,手足徐动型患儿较为常见。此外,多数脑瘫患儿表现有活动过多,注意力分散,行为散乱等。

相对以上这些外在表现明显,容易引起家长关注与警惕的脑瘫宝宝而言,另外一些脑瘫宝宝因为平时不吵不闹十分安静,会让家长误认为孩子很乖,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按照小儿发育规律来说,正常的宝宝多能达到“七坐八爬”的标准,而患有脑瘫的婴儿则远远达不到这个发育指标,其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3个月不会抬头,4个月不会笑,4个月两手仍紧紧握拳不会松开,5个月不会抓物,8个月不会独坐,10个月不会爬;1岁多不会走。总而言之,很多脑瘫宝宝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所以,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宝宝过份安静时也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做到早期诊断开与治疗,为孩子的康复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后,除了在0至3岁即展开各种康复训练之外,到2.5岁至6岁时还需接受FSPR术,该术式通过多导联电生理技术进行术中监测,决定脊髓神经后根的切除比例,使切除感觉神经的范围和比例更科学更客观。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同时可以达到长期、稳定、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痛苦的目的,更为其运动功能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总体来说,FSPR术拥用以下五大优点:

1、痉挛解除,降低肌张力效果好;

2、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

3、对感觉功能影响很小;

4、可预防肢体畸形的发生与发展;

5、有明显的总体功能改善和矫正动力性畸形的作用。如果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徐动型脑瘫后,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接受手术治疗,我们多用颈动脉外膜剥脱术治疗此型患儿:术中可以改善脑瘫患儿大脑的血液供应,促进大脑的发育,减少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神经的兴奋性;临床上可以全面改善大脑的功能,增强智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降低肢体的肌张力(尤其是上肢),有利于口词不清、手足不灵活、行走不稳、流口水等症状的缓解。

另外,还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用SPN手术及矫形手术,需要强调的是,矫形手术一定要在解痉手术之后方能进行。当然,重要的一点仍然是坚持长期的术后康复训练,家长应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坚持不断的给孩子做按摩,恢复上肢或下肢等肢体的灵活性,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共济失调型脑瘫平衡感康复训练

共济失调型脑瘫占脑瘫发病人数的4%,主要是小脑受损的类型,除此之外,可能有锥体系,锥体外系,深部感觉系统的重复病变。共济失调型脑瘫特点是不能持续性姿势控制,协调运动障碍。

一、日常必做项:

1、四点爬:双手双膝在垫子上爬行,可以练手腕和肩关节以及髋关节的协调性和活动度。

2、跪走:就是双膝在垫子上行走。尽量保持上身直立,收紧臀部,与小腿竖直,不要向后撅屁股。

3、抱头仰卧起坐:十个一组,每次五-十组,另外抱头仰卧半起:上身与腹部呈15-20度左右,坚持数三十个数,练腹部和盆腔深部肌肉,保持稳定性。(共济失调型脑瘫的人深部肌肉和关节附着的肌肉力量也严重缺乏,所以要早练。)

4、蹲斜板或站斜板:在15-20度的斜板上蹲或站。15-20分钟。(蹲需要人在后面辅助,以保证。)身体条件好的病友可以背靠墙站

5、蹲起:注意腰腿要直。50-300个自行安排。(或每天骑三轮车就不做蹲起了)

6、两点俯卧撑:练肩关节和手臂力量。20个一组,5组。注意髋以下不动,只起上身。

二、日常自选动作:

1、侧抬腿:侧卧,腿伸直侧抬,大于30度,不超过45度。控制数数10-20个,5-10组,左右腿都做。

2、直抬腿控制:仰卧,腿伸直,勾脚要正。不超过45度。控制数数10-20个,每边5-10组,左右腿交替做。

3、勾脚:蹲斜板之后,仰卧位。脚交替勾踩,使劲往上勾,然后使劲往下踩。练脚踝的活动度。

4、转脚:勾脚之后,双脚同向顺时针、逆时针及逆向往里、往外各转约五组,每组10-20下。

5、左右侧做起:跪位,侧坐到一侧,双手尽量不离开膝盖,双膝用力跪起跪直,之后坐到另一侧。交替。双侧各做50-100个。

6、跪坐变跪起:跪坐在自己双脚上,之后跪直成膝立位。坐到起的过程同时有人肩部加压,练髋关节的力量。

7、四点撑:吸气收腹向上弓背,保持几秒之后放松呼气,肚子尽量塌下来。然后重复。如果肩部晃动,可以有人按住肩部帮助稳定一下。

8、单腿蹲起:手抓杠子或有人帮助,一条腿站立,蹲下再起来。30个一组,做3-5组。另一条腿屈曲,尽量不用力。根据情况可交替做,也可单独加强一条腿的力量。

9、抛球:站立位,对面有人抛球,患者接住,再抛给对面。两人的距离可以根据患者能力选。如果不能接住抛的球,可以递在患者手里,让他抛出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儿童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发育迟缓、口吃、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ADHD)、学习障碍(LD)、抽动障碍

擅长:儿童发育迟缓、多动症、遗尿、性早熟、肥胖症、矮小症等多种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