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大便通常是成形、颜色均匀且无黏液脓血的。而黏液脓血便指的是粪便中混有黏液、脓液和血液,其外观可能呈现为暗红色、果酱色或带有明显的血丝、血块,同时伴有黏液附着。这种异常大便的出现,表明肠道内可能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变。
01.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大多数肠息肉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肠镜检查时才被发现。
但随着息肉的增大或数量增多,部分肠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表面黏膜可能因摩擦、炎症等原因出现糜烂、出血,进而导致黏液脓血便。
0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其典型症状包括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
患者的大便中常含有大量黏液和脓血,同时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即排便后仍有便意)。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肠穿孔、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03.结直肠癌
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肿瘤的生长,肿瘤组织可能发生破溃、出血,同时肠道黏膜受到刺激会分泌过多黏液,与粪便混合后就形成了黏液脓血便。
此外,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变细,腹痛、腹胀,以及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等症状。
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因此,对于结直肠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