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康复训练有哪些
脑瘫儿的早期症状,一般得了小儿脑瘫都会出现一些症状,有的患儿智力低下,反应力很慢,有的患儿在言语行为方面有障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脑瘫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脑瘫的康复训练、小儿脑瘫的语言康复训练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姿态
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系统开始语言训练,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第二、小儿脑瘫的语言康复训练还要鼓励儿童多说话
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已经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以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第三、一定要持之以恒
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常见的脑瘫类型1.痉挛型:病变主要在大脑皮质及锥体束常见,约占50%—60%,以四肢瘫常见,新生儿可表现异常姿势,缺乏对光、吸吮等正常反应。幼儿表现坐起、站立、行走、拿物等运动发展迟缓,生后4个月仍不能抬头,甚至3—4岁还不会走路,其特征是肌张力增强,特别是内收肌群为明显,下肢又比上肢严重。股内收肌群和膝屈肌群的肌力增强,常形成两腿交叉畸形,行走时呈剪刀步态,膜反射亢进,出现踩或骸阵孪,病理反射阳性.智力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感觉一般正常。
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呈痉挛性瘫痪,上脏则往往比下脏严重,右侧多于左侧,患者可行走,但患肢往往拖曳而行。
单瘫表现为一个肢体呈痉挛性瘫痪.也可有两肢或三肢瘫。由于肌肉挛缩,肢体发生特殊畸形,如颓关节呈内收、内旋和屈曲畸形;膝关节呈屈曲畸形;足呈马蹄或马蹄内翻畸形;肩关节呈内族、内收畸形;肘关节吴屈曲畸形;前臂旋前;碗关节与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畸形。
2.手足徐动型:病变主要在大脑基底结节部,约占25%。临床表现为不自主和无目的地手足徐动和自发动作,肢体远端较近端显著,因感情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张力和姿势,主动运动时加剧,睡眠时减轻或消失。反射与肌力正常。
3,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约占5%左右。临床表现为平衡失调,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常伴有眼球震额、语言断续、反射减退,严重者不能坐立、智力低下。
4.强直型:病变波及范围较广,以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处为主,约占3%—5%主要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加,呈强直状,活动消失。严重者角弓反张,智力极差,预后不良。
5.混合型:常见于出生后,患有脑病,如脑膜炎、脑炎等后遗症,约占10%左右。由于发病部位不恒定,故临床表现可以是以上二型或三型合并存在,以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为常见,智力均较低下。
脑瘫的康复保养1、翻身滚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翻身滚是比较注意的事项,专家指出:对肢体紧张儿童,先将他后臀抬离地面,用手握其手足卷成像个球,从一边滚向另一边,使他的身体放松,可左右翻滚。训练他从侧卧位翻身,活动他的腿,扭动他的身体。
2、对于迈步的康复保养
对于迈步的康复保养也是训练中的一项,一般来说,训练小儿各方的支持反应,可从后边轻轻支持膝部,向前、后、左、右大的摆动,使身体保持平衡。并训练足跟能移动,站时立稳足跟着地。
3、头和颈部的训练
头和颈部的训练是脑瘫患者康复的具体的训练方法,具体的方法包括: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
脑瘫该如何进行康复保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孩子的健康是家庭的希望,因此,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身体情况,一旦出现,要带孩子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更多的危害,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脑瘫相关文章:
1.脑瘫宝宝的治疗方法
2.孩子脑瘫是怎么形成的
3.先天性脑瘫形成的原因
脑瘫的原因是什么
脑瘫是由于胚胎形成缺陷,或者妊娠到分娩,生后一个月以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导致运动障碍的器质性病变。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得脑瘫吗?现在,小编来告诉你脑瘫的原因。
脑瘫的原因产前
1.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如头小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巨脑症或无脑畸形。
2.母妊娠期受外伤、妊娠毒血症、糖尿病及放射线照射皆可影响胎儿脑发育而致性脑损害。
3.母妊娠早期患风疹、弓形虫病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致病。
4.早产儿、小样儿,胎龄愈小,发病者多。与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易出血和缺氧有关。
5.过期产儿胎盘变性坏死,引起低氧血症,致胎儿缺氧。
产时
1.脑缺氧分娩时间过长,产前使用麻醉剂、镇静剂可抑制胎儿呼吸致胎儿缺氧,此外脐带绕颈、胎盘早期剥离、前置皆可致胎儿脑缺氧。
2.脑出血产伤、急产、难产及出血性疾病均可引起颅内出血。
3.产后的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所致核黄疸、脑膜炎、脑炎或全身重症感染所致中毒性脑病、头部外伤、一氧化碳中毒等,
导致脑瘫的有很多,从母亲怀孕开始到孩子出生后四个星期内,凡是能引起胎儿或新生儿脑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以成为脑瘫的原因。大体上来说,导致脑瘫的因素分为出生前、围产期和出生后三个时期。出生前因素大多是母亲妊娠期吸烟或被动吸烟、酗酒、不适当的用药、患风湿病、先兆流产、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盘功能不良以及母亲高龄等。围产期因素是产前分娩、胎位不正、产程过长或急产、出生时窒息、早产、过期产、多胎等。出生后因素大多是因头部外伤、颅内出血、感染中毒等。一般来说,因围产期因素引起的脑瘫儿多,其次为出生前因素,少的是出生后因素。
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出生窒息儿等被称为高危儿,其存活率较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危儿经抢救和治疗后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但由于胎龄小,脑的发育很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脑损,因此伤脑瘫的发生率也增加了。如果损伤后出现了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性瘫痪。所以早产儿的预防保健工作成为脑瘫预防的一个重点内容。
小儿脑瘫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早产儿
如今,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龄只有28周、体重在1千克以下的孩子都得到抢救成活。但是由于胎龄小,脑的发育很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脑损伤。如果损伤后出现了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性瘫痪,所以早产儿的预防保健工作成为了脑瘫预防的一个重点内容。
2.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目前仍然是脑瘫的第2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于缺氧,很容易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致使脑组织损伤。现代研究已经发现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出生前已经存在脑损伤,由于其脑损伤的存在而导致孩子不能很顺利地娩出。所以新的观点认为:胎儿脑损伤导致新生儿窒息,窒息反过来加重新生儿脑损伤。如果在此期不进行干预,那么很可能导致性脑损伤,出现人们担心的脑性瘫痪症状。
3.黄疸
黄疸是大部分孩子出生后都可能经历的过程,但不是所有的黄疸都致病。一般存在以下情况应引起注意: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205.2—256.5毫摩尔/升);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黄疸诊断为病理性后,只要及时处理,绝大多数可很快恢复正常。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1、在运动训练的同时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2、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
3、爬行训练是脑损伤康复的重要方法。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4、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5、为了加强小儿头部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位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形成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6、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