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分型有哪些
小儿脑瘫的分型来说,在不同的国家,它的分型程度都会有一些变化。那么目前新的国内的这个脑瘫分型来说,包括痉挛型的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的偏瘫。另外还有一个共济失调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还有一个混合性脑瘫。那么痉挛型脑瘫呢,它分的三种,一个是双瘫,一个四肢瘫,一个偏瘫。双瘫主要表现为是下肢症状,四肢都受累,但是下肢症状更重一些,上肢的话尽可能表现一个精细动作稍微差一些,他的智力和语言发育水平,大部分来说还是不错的。偏瘫来说是一侧肢体受损,另外一侧肢体是完全正常的,所以他大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往往还是不错的。另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他主要是因为大脑在这个一个基底节的受损,导致的一个运动的随意性增强,他这个运动障碍是很严重的。另外他的构音障碍是比较明显,但是孩子这种孩子智力往往也是可以的。共济失调型他的损伤主要在小脑,他的平衡功能比较差,共济失调征是个阳性,他往往走路走不好,走不了一个直线,走路摇摇摆摆的,他的智力也会受损。还有一型是混合型,混合型的话他一般是多见于痉挛型脑瘫和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混合,也可见于痉挛性和共济失调型脑瘫的混合。
运动发育落后不一定均是脑瘫
脑性瘫瘫(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但运动发育落后不只是脑性瘫痪,还可能是脊髓性肌萎缩症。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等病。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系指一类由于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的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
首先由Werdnig(1891)和Hoffmann(1893)报道,故又称Werdnig-Hoffmann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病变程度可将本病分为4型:Ⅰ~Ⅲ型称为儿童型SM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群体发病率为1/6000~1/10000,是婴儿期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进行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从新生儿开始发病,表现为脊柱后突,肌张力下降,常伴发髋关节脱位,近端关节挛缩,斜颈,而远端关节表现出松弛,弹性过度增高。在一些病例中,远端关节过度松弛也可以不存在,同时这种关节挛缩是可以进行性发生、发展,终影响到以前表现为松弛的踝、腕及手指。病人大的运动能力变异很大,有些患者可以自由活动,而另一些从未能独立行走。这三种疾病均可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因此应根据生长发育史及家族史,腱反射、肌电图或肌肉活检予以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