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宝宝脑瘫怎么办?
脑瘫这是人体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并且这种病症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出现的,一般情况下其都是天生的,比如当其还是胎儿的时候孕妇没有好好的注重卫生,或者是吸烟饮酒等等而引起的,有些家长就会发现自己5个月的宝宝出现有脑瘫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人们能采取一些措施来处理,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5个月宝宝脑瘫怎么办?
5个月宝宝脑瘫症状
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脑瘫在婴儿期的表现是不明显的,很多家长都不能发现。婴儿脑瘫的症状主要是在早期表现为特别安静或者特别烦躁,哭闹时会出现拇指内扣,尖足,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另外还会出现一些运动发育的落后。了解婴儿脑瘫的早期表现,可以帮助家长及早的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从而进行一些干预措施。
5个月宝宝脑瘫怎么护理
1、对小儿先天性脑瘫患者的日常护理应根据不同年龄、程度的儿童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尽量运用协助并逐步减少协助。真正发展脑瘫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算是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的一种方法。
2、心理护理,小儿先天性脑瘫病程长,见效慢,患儿家属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积极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使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耐心讲解脑瘫是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适当的措施而达到康复目的。
孩子小时候是不能自己预知危险还有生病的,所以宝妈们在生活中要对宝宝多多观察和交流。虽然他还小但是如果经常逗着宝宝玩,时间长了还是能发现的,要是连妈妈都不注意观察,那别人更不能发现了,所以多的还是要靠妈妈来看的。
小儿脑瘫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脑瘫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对患儿及其家庭造成的巨大创伤等,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中国约有600万脑瘫患儿,而不少患儿因为缺乏早期治疗而延误病情,这是相当惋惜的。其实,家长可以从孩子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做到早期发现病情,比如抬头晚、不会爬、不能坐、不能站、喂奶困难、发育迟缓等,从而为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打下基础。
对于多数年轻父母来说,发现孩子不能坐、不能站、咀嚼困难,大都会以为孩子体质弱、发育迟缓而不放在心上。很多家长就是因为缺乏脑瘫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耽误脑瘫患者的早期治疗,不错过脑瘫治疗的佳时机呢?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在孩子出生后的新生儿期密切关注以下细节:
1、宝宝是否有哺乳困难?如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劳无力;
2、宝宝是否有表现过份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是否自发运动少,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
3、宝宝是否表现为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是否有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
4、宝宝是否有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
另外,在孩子出生后定期去专业机构进行保健检查,做发育评价检查也可及早发现脑瘫;而作为孩子父母也是能早期发现脑瘫症状的,对半岁前的婴儿,可从在不同月龄检查是否有如下表现来识别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3到5个月:不能做双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的动作。
2、7到8个月:仍不会坐。强扶成坐位时双下肢呈屈曲状,膝关节处不能伸直;强扶成前倾体位后,大人一旦松手又向后倾倒。扶小儿腋下使其成直立站位时,髋及膝过度伸直,甚至交叉剪刀状。
3、7到8个月后:孩子不会爬或爬行时只表现为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交替运动。
4、1岁之内:孩子用手不分左右,只会一只手去拿东西;面部经常出现异样表情(如节律性地吐舌动作);吸奶时找不准奶头的位置或出现吸吮吞咽困难。
总之,一旦发现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以上异常情况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因为如果脑瘫患儿能得到早期诊治,如在出生后6个月或9个月前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则90%以上者可得到理想的治果,患儿的各项肢体功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恢复;若是延误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智力低下、癫痫等疾病,增加治疗难度。
目前来说,脑瘫的治疗应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可能在早期解除过高的肌张力,手术解除痉挛,并进行必要的畸形矫治。解除痉挛的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和周围神经的选择性切断术应先于其他手术进行,矫形手术在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之后依据康复情况分期进行。总之,目前临床上理想的脑瘫治疗模式是康复训练→外科手术(如解除肢体痉挛)→矫形治疗(如针对剪刀步、足内翻等畸形进行矫正性治疗)→再康复的治疗途径,与国外治疗模式一致,也能更好的保证治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