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痉挛性脑瘫的一般诊疗知识
痉挛性脑瘫患儿常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和姿势异常,主动运动减少,反射异常。临床症状呈肌张力增高样表现:肢体被动屈伸时,有“折刀”样表现。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上肢表现为腕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手指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下肢表现为“芭蕾舞足”、脚尖着地,膝关节屈曲或过伸,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患儿视觉功能发育不足,斜视。另外,还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临床体征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头颅MR可见脑白质缺血缺氧性改变。
患儿出现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和姿势异常,主动运动减少,反射异常等表现,并且未逐渐加重,既往出生时有早产、难产以及缺血缺氧史,应考虑痉挛性脑瘫。头颅MR可见脑白质缺血缺氧性改变。
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治疗过程,需要手术结合康复。从治疗步骤来说,首先手术缓解痉挛,然后再行矫正畸形以及康复训练。单纯进行某一方面的治疗,效果不好;并且儿童发育期间,不宜过早接受肌腱延长手术。
目前,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SPR或SDR)是解除痉挛的首选方法。该术式是通过多导联电生理技术进行术中监测,相对精确指导手术;提高了手术效果、减低了风险。
手术解除了肢体痉挛,目的是为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术后的康复训练是的保证。康复在术后早期即可开始,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作双下肢的被动运动。术后的康复治疗应贯穿患者的一生,以争取大的。
脑瘫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还伴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知觉异常以及精神行为异常。受损的部位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绝大多数患儿的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人,主动运动也比较少,比如说新生儿时期吮吸和觅食反应比较差、三个月了还无法抬头、1岁后还不能独自站立等。
还会有明显的肌张力异常,大多表现为肌张力明显升高,且有明显异于常人的姿势及反射,比如说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拥抱反射、颈强直反射、握持反射等均延缓消失或出现。
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还伴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知觉以及精神行为异常。绝大多数患儿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人,主动运动也比较少,比如说新生儿时期吮吸和觅食反应迟钝、三个月了还无法抬头、1岁后还不能独自站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