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在中医理论中多与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涉及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及外邪侵袭等。其成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医认为皮肤病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异常、外邪侵袭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需从调理气血、增强脏腑功能、祛除外邪入手。
1、气血失调: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皮肤健康的基础。气滞血瘀会导致皮肤出现斑块、瘙痒等症状,如湿疹、牛皮癣等。典型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或出现红斑。中医常通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等调理气血,同时配合针灸疏通经络。
2、脏腑功能紊乱:皮肤病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肺主皮毛,肺气虚弱或肺热易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脾虚则湿邪内生,易引发湿疹、痤疮;肝郁化火可导致脂溢性皮炎等。中医常用调理类方剂如补肺汤、健脾丸、疏肝解郁汤等,并结合饮食调理,如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银耳。
3、外邪侵袭: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肌肤是皮肤病的重要诱因。如风寒侵袭可引发荨麻疹,湿热蕴结可导致湿疹、痤疮。中医治疗外邪皮肤病注重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常用方剂如防风通圣散、龙胆泻肝汤等。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潮湿环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根据具体症状采取相应措施。除药物治疗外,饮食调理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或通过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增强体质,也对皮肤健康有益。如出现严重或持续不愈的皮肤病症状,应及时就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进行全面诊治。中医治疗皮肤病重在整体调理,改善气血脏腑功能,祛除外邪,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